科普人生——聆听老一辈科学家娓娓道来的科普历程--科普之星——李元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科学家 > 科普人生——聆听老一辈科学家娓娓道来的科普历程--科普之星——李元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0072554
  • 丛书名:科普人生:聆听老一辈科学家娓娓道来的科普历程
作者:本书编写组 编著 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5月 
内容简介
从少年时代起,李元先生就被浩瀚无边的夜空所吸引。高中毕业后,李元先生即进入紫金山天文台,从事与天文相关的工作。李元先生说,紫金山就是他的大学,这里是他之后的锻炼、成长和发展的序曲;北京天文馆是他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的主旋律;而中国科普研究所是他开阔眼界、不断探索、收获成果的高潮。他说,他感觉自己是很幸福的人,因为他所干的事是社会所需要的,是他感兴趣的,他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了……
目  录
难忘紫金山天文台岁月
一、初上紫金山
二、上海编杂志
三、考进天文台
四、相关文章
古台蒙难百年祭
忆大众天文社
王天一——中国科普期刊事业的先驱者
创建北京天文馆
一、在宁筹备
二、来京建馆
三、天文科普
四、相关文章
用行动来纪念高鲁先生(李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创建北京天文馆
一、在宁筹备
实际上,我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之一就是筹备天文馆,我一方面干天文台的事情,一方面筹备天文馆的事情。
1948年考入紫金山天文台以后,我做观测工作。我主要观测太阳黑子,还有天上的某些变星和彗星等,但重要的是学习观测的技术,因为大望远镜的观测技术并不简单。在张钰哲台长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一些天文观测的基本技术。此外,我还要学习一些天文知识,尽管自己也读了不少书,如《普通天文学教程》,但是和正规专业毕业的同志相比还是很有差距的。1951年,我们还进行了俄语突击学习,突击学习了以后还有一些效果,后来我还能看一些简易的俄文天文书,一般的天文专业的英文书也可以看。
我们向大众普及天文知识,在组织参观时,我把太阳黑子照在望远镜后面的投影板上,本来投影的直径大概20厘米,我把它放大到30厘米,或更大,以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若用遮光的设备还可以看日面的米粒组织在太阳表面运动,大黑子的本影、半影也看得很清楚;我还画上红红的火焰——日珥,就算看不见,我也给画上,看着挺热闹的。晚上天晴的时候,我们组织一部分人看月亮、星星。我们还经常组织演讲、广播等,干这些工作对我来说就是一种锻炼。有天文台的工作经验,办天文馆就有了基础。
以前我读过张钰哲的书,他呼吁在首都建一个天文馆,但那时只是个梦想。中国天文学会第一任会长高鲁对天文馆建设也曾鼓吹过。他们还想出办法,即发行邮票,卖邮票的一半收入用于建天文馆,但抗战爆发后全吹了。尽管如此,我到紫金山天文台看外国杂志对天文馆的介绍,里面有很多详细的材料,我向往天文馆,我有志建天文馆,感觉到建天文馆是一件很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张钰哲当年在美国就看到芝加哥天文馆,他就写了《假天》,就是“假的天空”,后来我就改称为天文馆、天象仪。张钰哲说,如果为了普及科学,开发明智,在国都所在地建立一个天文馆又有什么不好呢。他对建天文馆很有兴趣,也可以说我的兴趣是他带动起来的。
1949年11月,我在《宇宙》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纪念文章,纪念高鲁先生——天文学会的创办人,也是天文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但纪念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天文馆——“Planetarium”。建立天文馆,新中国可以做到。我跟张钰哲说要建天文馆,他早就想建,就是没人做,我正要做,他就很支持我,我就朝着这个目标前进了。
1953年,张钰哲到苏联访问,第一次看到苏联的天文馆,回来写了访苏报告,在天文普及方面他介绍了莫斯科天文馆。他认为,我们北京也应该建一个天文馆,所以我筹备天文馆他是完全赞成的。

 科普人生——聆听老一辈科学家娓娓道来的科普历程--科普之星——李元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