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国60年(1949-2009) 作品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建筑中国60年(1949-2009) 作品卷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831885
作者:《建筑创作》杂志社 编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曾担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的叶如棠先生,在为《当代中国建筑师》丛书写的前言中说:“新中国揭开了中国建筑历史的新篇章。几代中国建筑师的地位日渐提高,新老接力,茁壮成长,在空前广阔的建筑舞台上,充分施展其才能,在纷繁似锦的学术百花园里争芳吐艳,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并使中国建筑开始走出国门,中国建筑师的成就也开始为世人所注视。”面对成绩,我们自然会意识到重温“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任重而道远”这些先辈教导的必要性。已走进世纪新一代的中国建筑师,要面对的不仅会有各种光环和诱惑,而且,还有许多至今尚未解决的难题,譬如,如何从建筑本体、建筑文化、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和建筑归宿去深入探索建筑创作的真谛?如何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和远大目标,认真地去善待环境和城市,让建筑能“叶落归根”,真正融于普世价值所需要的“朴素丽真实的文化”之中?当然,还有,我们如何才能在“恢复对中国建筑设计的主导权”的同时,还“能够以善于解决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创造高度发展的文明与文化的经验”,从而在真实意义上去走向世界?
《建筑中国六十年·作品卷》的出版,无论怎样去评价它的正面意义都不为过,它真实地记录了我们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路程,并将给我们带来许多新的思考,在此我们衷心感谢著名建筑传媒机构BIAD《建筑创作》杂志社全体同仁为该书出版所付出的极有价值的辛勤劳动。本人受《建筑创作》杂志社之托写此序言,不当之处,恳望各位同行和各界读者不吝指教。
目  录

建筑设计历甲子
前言
理念篇
建筑中国60年:建筑创作发展历程分析
作品篇
 天安门广场建筑群
  天安门广场与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大会堂
  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毛主席纪念堂
 本土建筑
  北京儿童医院
  北京饭店西楼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理念篇 建筑中国60年:建筑创作发展历程分析
2009年是新中国建[N60N年,60年来中国建筑创作之路凝结了几代建筑师的心血与努力。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建筑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开始,9q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中国建筑创作经历了4个历史阶段:现代建筑的短暂自发延续与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建筑技术的革新与社会主义建筑新风格探索、改革开放与繁荣建筑创作、多元并存与回归本土。在这4个阶段中,分别留下了许多优秀的经典作品,虽已时过境迁,但仍有许多是值得今天建筑师认真思考并学习的方面。值此60周年之际,对影响中国建筑发展的建筑创作作品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记录那些曾经辉煌的片断,为今后建筑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为建筑师今后的建筑创作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1949m1957年:现代建筑的短暂自发延续与民族形式的主观追求
1949—1957年,中国建筑经历了由现代建筑的短暂自发延续(1949—1952年)向民族形式的复兴(1953 1957年)转变的阶段,在建筑师的不断探索、创新中,中国建筑由民族形式的复兴逐渐出现了更加简约的形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国建筑设计延续了1949年以前的一些创作理念与方法,自发地设计出一批典型的现代建筑,适应于现代建筑的外部环境,造就了现代建筑的自发延续。1949—1952年中国现代建筑正是处于自发延续阶段,建设规模小、建筑类型集中、建设速度快、政府干预较少、苏联影响渐入等恰恰成就了这一阶段建筑发展方向。同时,城市市民和城市贫民阶层的居住条件急需改善,因此政府决定在各大中城市以较少的投资建设大量的“工人新村”,如上海曹杨新村、北京百万庄住宅区等。
  ……
书摘插画
插图

 建筑中国60年(1949-2009) 作品卷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