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自己与成为自己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寻找自己与成为自己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725857
作者:王江松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内容简介
此书体现了作者近30年来对世界、历史、社会、人性、人生等重大问题不懈思索的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经纬线,这就是一种“辩证人道主义的实践哲学”(经线)和一种“悲剧人生观”(纬线)。由此出发,作者对当代世界、当代中国以及现实人生中许多尖锐的问题作出了富有个性的、振聋发聩的回答。
本书分为“我的思想漫游——人与世界”;“我的心灵历程——爱与孤独”;“我的生命源泉——母亲与故乡”;“我的精神先祖——中国古代文化畸人”四部分。本书再现了一个六十年代生人、一个与改革开放同步成长的知识分子的哲学思想发展进程。
作者简介
王江松,1963年生,湖南湘乡人。先后就读于*母校东山学校、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任职于二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1989年开始,在《理论信息报》、《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
目  录
《六十年代生人思想录》总序
第一部分 我的思想漫游——人与世界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第二部分 我的心灵流浪——爱与孤独
时间与生命
散淡与幽默
儿之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部分 我的思想漫游——人与世界
1985年
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看过很多书,接受了很多新思想,对现实强烈不满,以致达到否定一切的、憎恨的程度。但或者囿于其阶级地位,或者固于其个人品质,这种表层思想的变化和革命,并未改变他们的整个人格。他们之接受新思想,或者因为其个人不得意、不得志,或者为了附和时髦、附庸风雅,甚至为了装潢自己,自命新派。他们只是大骂一通、嘲笑一通,或指出一些表面现象,至多只达到对现实本质的某一方面的认识,而并未全面具体地认识现实并真正地去否定现实。这些人(尤其是很多大学生)在没有介入现实生活之前,经常表现得慷慨激昂、义愤填膺,但进入社会后,只要一碰到机会,或者因为顶不住现实的压力,便可耻地背叛了或者毋宁说是复归于自己了。他们会卖力地去做那些从前深恶痛绝的事,做从前鄙弃厌恶的人。
否定是一种真正严肃、痛苦和意志紧张的活动,而不是举重若轻地骂骂娘而已,这种谩骂往往不过是其阴暗心理(比如嫉妒)的表现。要真正克服对立面,首先必须使自己强大起来,同时必须深刻地了解对方。停留在表面的义愤,无损于对方,甚至会被对方蔑视为粗野,甚至会被对方嘲笑为小丑。这种抽象的否定实际上是低于对方的。
在目的和手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手段是正在展开的、正在现实化的目的——目的不在手段之外而在手段之中。自觉地意识到的目的不过是手段的抽象化、理论化。认为为达高尚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历来是政客和阴谋家的骗术和遁词,也使一些不满现实而又找不到真正改造现实的道路的热血青年铤而走险。
邪恶的手段会毁坏目的本身。从主观方面来看,阴谋、欺骗、损人利己、出卖灵魂会毁坏一个人的品质和本质,使他从根本上、从心底里失去高尚的目的和理想,尽管口头上还在高谈目的和理想,但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从客观方面来看,当一个人不择手段地掌握了权力和财富之后,就算他心中还残留些许良心,他想要改变现实也是不可能的了,因为他已经变成了那个丑恶现实的一部分,变成了那个网上的网结,种种习惯和关系已成为他的财富,也成为他的锁链,他根本无力砸烂这一锁链,正如他不能超出自己的皮肤,或者抓住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提到空中一样。
关于做人与做学问的关系,我是这样思考的:
书摘插画
插图

 寻找自己与成为自己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