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权益保护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基于权益保护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191
  • 字 数:255000
  • 印刷时间:2015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8007870
作者:朱劲松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编辑推荐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它的本质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城乡的统筹发展。本书以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为核心,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归纳、总结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分为企业方面(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与政府方面(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体制);以改进的“两阶段”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博弈分析与计量分析,总结出13种博弈均衡和9个计量模型。得出的结论是:逐渐破除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城乡二元体制,以提高农民工收入、减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并辅以配套的制度建设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内容简介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它的本质是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城乡的统筹发展。本书以农民工的权益保护为核心,将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归纳、总结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将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分为企业方面(二元的劳动力市场)与政府方面(户籍制度与城乡二元体制);以改进的“两阶段”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博弈分析与计量分析,总结出13种博弈均衡和9个计量模型。得出的结论是:逐渐破除以公共服务为核心内容的城乡二元体制,以提高农民工收入、减小城乡差距为目标,并辅以配套的制度建设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农民工权益,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作者简介
朱劲松,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目  录
目录






第一章导论(1)
第一节当代中国农民工概述与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权益保护与农民工市民化:本书研究的视角(10)
第三节本书的写作思路(18)
第四节本书的创新及不足(20)
第二章农民工市民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2)
第一节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22)
前  言
笔者来自中国城市与农村的过渡、衔接地带——集镇,户籍身份虽非农民,但对农民却相当熟悉;同样,对源于农民的农民工们,也经常耳闻目见,并有所接触,农民工的处境和经历于笔者可谓是感同身受;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笔者置身于一个研究农民工问题有相当长时间的科研院所。由于这些机缘,笔者走进了农民工问题这一研究领域。
在2006年年底的时候,笔者与一位同样对农民工问题感兴趣的博士同学讨论中国农民工现象时,突然意识到:农民工问题除了一般情形下的劳资问题外,还源于中国的农民问题——与农民一样,农民工也是一个一直被剥夺着的弱势群体;也正是这个原因,成为阻碍农民工完成其市民化转化的巨大障碍。于是,从那一刻起,笔者就开始着手从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研究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从最初的历史原因——户籍制度开始追根溯源,研究其产生和影响,到分析制度固化的原因,进而研究其可能的突破点,试图寻找一条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农民工市民化的意义虽然十分重大,但现实中存在诸多影响、制约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因素:外部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问题等;内部因素(即农民工自身因素)有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以及农民工自身市民化的意愿。这些都会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造成影响。

 基于权益保护的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