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法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版 次:1
  • 页 数:348
  • 字 数:48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2030768
  •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作者:葛洪义 主编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编辑推荐
泄??ù笱С霭嫔缡枪?医逃?恐笔糁氐愦笱е泄??ù笱е靼斓母咝7ㄑЮ嘧ㄒ党霭婊?梗?渥谥际俏?泄?ㄑЫ逃?⒎ㄑа芯糠?瘛6嗄昀次疑缡贾瞻逊ㄑЫ滩慕ㄉ璺旁谑孜唬?蚬愦蠖琳咛峁┭芯可?⒈究啤⒆?啤⒏咧啊⒅凶ǖ雀髦植愦巍⒍嘀窒盗械木?贩ㄑЫ滩模?渲泻芏嘟滩娜倩窆?医逃?俊⑺痉ú俊⑿挛懦霭孀苁鸬炔课?挠判憬滩慕保?俏夜?匾?姆ㄑЫ滩某霭婊?刂?弧 
内容简介
法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笼统地讲,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的学问或理论知识体系,是一门关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规范科学(Nomnwissenschaft)。但正像任何有关法律的活动并不都可以看作是法学研究一样,任何有关法律的知识也并不都能简单地称为法学。作为专门的学问和特有的知识体系,法学区别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甚至区别于那些以法律为对象的片断的思考(不成体系的法律思想和观点)和为法律的操作而对法律所作的实用解释(注释法律)。法学的生成,具有以下标志:①立法的发达,要求对法律问题进行专门的探究,法学家职业阶因此而形成;②一整套法律概念、原则(原理)和规则的构成,法学方法的运用和自成体系的法律理论的创造;③传授法律知识和探讨法律理论的机构(法律学校)的存在;④学科分化的程度和满足法律学问独立的知识系统的建立。
作者简介
葛洪义,1960年生,浙江宁海人,法学博士。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和厦门大学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多所高校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方法;出版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法学的概念与体系
  第二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范围
  第三节 法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法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编 法的概念
 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
  第一节 法的现象与本质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层级本质
 第三章 法的价值
  第一节 法的价值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基本价值
  第三节 法的价值冲突
  第四节 法的价值判断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编 法的概念
  第二章 法的现象与本质
  第二节 法的层级本质
法的本质问题是法理学领域一个最为根本性的问题,也是被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思想家们弄得最为混乱不堪的一个问题,他们总是站在本阶级的立场上对这个问题作出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回答。从历史上看,剥削阶级思想家对法的本质的认识,就方法论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把法的本质归结为某种精神力量,把法说成是“神的意志”、“民族精神”、“人类理性”、“社会公意”等等;另一类是把法视为单纯的规则体系,把法说成是“主权者的命令”、“纯粹的规范”等等。这些见解尽管是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哲学观的指导下而得出的结论,但其中也包含着某些“真理的微粒”,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法的真正本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路线:生产力决定“交往形式”,“市民社会”决定上层建筑。他们又把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运用到法律领域,指出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是国家与法的现实基础。因此,决不能把法律看作是统治者个人意志的一时灵感,相反地,在现实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这段话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关于法的本质的最初表述,它全面地、多层次地剖析了法的本质:①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②表现为法律的国家意志实际上是统治阶级的意志;③统治阶级的意志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根源于现实的经济关系。可见,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法的本质的论断根本不同于剥削阶级思想家的观点,他们不是把法的本质归结为某种精神力量或者单纯的规则体系,而是把法律和国家政权、阶级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把法律和现实的经济关系即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在法的本质问题上的唯物主义立场。
  ……

 法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