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之经纬:易菁讲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孝之经纬:易菁讲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9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714992
作者:易菁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内容简介
  华夏传统文化学校校长易菁先生,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精湛的证悟智慧,从当代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孝经》的奥义,从而阐释了孝道在当今社会的效用和现实意义。
  只要孝道在,中国文化的根就在。《孝经》一十八章,上合天经,下顺地义,中合人伦,其所揭示的至德要道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孔子用孝来挽救世道人心,承托了中国文化延续的重任两千多年。整部《孝经》都是依着孔子对曾子的嘱咐而创作的,是以师生之间的对白而展开的。孔子亲自以讲课对答的这种形式将孝的本意传给后人,虽是曾子记录,但实际上通篇贯穿的都是孔子的思想。
作者简介
  易菁先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系晚清军机重臣张之洞的后代。上世纪90年代初皈依少林寺老方丈、近代禅门曹洞宗大德释德禅门下,不仅获其知识传授,更继承了大德以华夏文明济世救众的无我精神。自1998年在江苏徐州创办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并担任校长至今,已出版《<大学>之道》《琉璃慧光:药师经讲记》。
目  录
前言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开宗明义章,用乾卦的六爻来匹配,论及“宗”时即在上九之位。上九之时,爻辞为:“亢龙有悔。”何者为悔,悔者回也。意味着从上九可返回到初九。首尾相连,如环无端。所以,在这里,孝经第一章就谈了孝的终始概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终始之道即为上九初九之道。正是因为上九为亢龙之像,所以开宗明义结尾时,引用《诗经?大雅》的诗句:“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开宗明义的“开”字是一个动词。开者,张也。张者,施弓弦也。意思是说把箭放在弓上拉开,引申为马上开始。开是个始点,用的是一个反向力,但始点已经决定了整个的过程,包括箭发出去之后的方向、速度、射程等等。学习中国文化不仅要有学问,还要有悟性,更要有德性,三者皆备,方能领会中国文化的真精神,进入中国文化的真领地。
  “宗”,尊祖庙也,从宀从示。《诗经?大雅》云:“公尸来燕来宗”。意思是说:在祭祀的时候请祖先来享用子孙恭敬的供奉。“示”,神事也。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示上面的二代表天地阴阳,下面的三垂,代表日月星。宗有尊宗与宗庙两重义。尊宗是尊重自己的祖先;宗庙的含义比祖宗的含义要大,既指祭祀一切圣贤先哲的场所,同时还指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们心灵世界的归宿。比如“五四”运动中提出要砸烂的“孔家店”,就不仅是指外在的物质庙堂,更是思想层面的精神支柱。在中国历史上,宗庙起到了具有法律意义的作用。
  “明”,一日一月悬在天空为明,人人可见,就像太阳和月亮挂在天上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确。《易》曰:悬像著明,莫大乎日月。这个“明”,既说向外看,也说向内看。向外看别人时,可以明察秋毫,“如见其肺肝然”;向内看时,能够知道自己每一个行为的起心动念。我们看,古代帝王宝座上方的“正大光明”那个匾。所谓正,是指居中得正,处于正位,也是说无邪思、邪念和邪行;大,是没有偏见、不狭隘、不斤斤计较,极其广阔、无不包容。有什么好计较呢?无非得失名利。正大光明,就是说我做的所有事情无比广阔、无不包容、无不光明,不是隐匿的,不是鬼鬼祟祟的,可以放到日月之光下去照耀,可以让天下人去评判。
  开宗明义的“义”,繁体写法是“義”,从羊(善省)从我,执戈卫善,为道义。义通“仪”,天之道义,在人为仪,礼仪。义在五行属金,主秋,主肺。义具有杀伤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被称为义气。但若动不动就“拔刀相助”,便是义之过。在平时的生活中,义之恰当表现为得体、不做作、不过分、不奴气、不傲慢,一切自然而然,这也就是中庸之道。

 孝之经纬:易菁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