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首批非物质文化概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扬州首批非物质文化概览

  • 版 次:1
  • 页 数:210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6943786
作者:陆苏华 主编出版社: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编辑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实践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民间的、活态的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伞人类文明的瑰宝。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扬州1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104项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客观、概要、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式、文化价值以及目前保护情况,兼具学术性、知识性和普及性。这是首部集中反映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书籍,展示了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目  录
概述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统戏剧
  扬剧
 曲艺
  扬州评话
  扬州清曲
 民间美术
  扬州剪纸
  扬州玉雕
 传统手工技艺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
  雕版印刷技艺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统戏剧
  扬剧
  保护单位:扬州市扬剧团
扬剧源于扬州,流行于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及上海一带。它的渊源可追溯到清代的扬州乱弹,以扬州民间逢年过节自娱自乐的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而最终成型。191 1年,苏北香火戏由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因用锣鼓伴奏为主,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1920年,扬州花鼓戏进人上海,改称“维扬文戏”,因用丝弦伴奏为主,唱腔细腻,故俗称“小开口”。20世纪30年代初,大小开口合流形成维扬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扬剧。
  扬剧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三部分组成。花鼓戏有【种大麦】、【磨豆腐】、【探亲】、【跌怀】等曲调,香火戏音乐有【七字】、【十字】、【泼水调】、【斗公调】等曲调,扬州清曲音乐有【满江红】、【叠落】、【南调】、【梳妆台】、【剪剪花】、【软平】等曲调,行腔优美,典雅细腻,优美动听。……
书摘插画
插图

 扬州首批非物质文化概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