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进化论-汉译经典名著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创造进化论-汉译经典名著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749824
  • 丛书名:汉译经典名著
作者:(法)柏格森 著,肖聿 译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编辑推荐

  1)经典再现亨利柏格森里程碑式的著作,展现他完备的哲学体系

  《创造的进化论》是柏格森的代表作,书中论证了“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并对之前的进化论哲学体系作了批判。该书的出版标志着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成熟。

  2)用文学家的笔调写出优美的哲学著作

  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表述的卓越技巧”,柏格森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高度评价了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在批判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机械论和决定论,解放人类思想方面的巨大意义,认为“他亲身穿过理性主义的华盖,开辟了一条通路。由此通路,柏格森打开了大门,解放了具有无比效力的创造推进力……向理想主义敞开了广阔无边的空间领域。”这是第二位拿到诺贝尔奖的哲学家。

  3)影响深远,触及未来

  作为哲学家的柏格森,其思想与著作对20世纪影响深远,他的影响不仅在思想界、文学界,他对达尔文社会进化论的背叛性改造影响了当时普通人的包括宗教观、生命观在内的价值观,预示了后起的心灵哲学的发展趋势。

 
内容简介

  《创造进化论》是作者柏格森的代表作品,书中作者提出并论证了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反对用物质的机械组合和外部力量的选择来解释生命的进化。该书于1906年在法国首次出版,是人类史上重新建构哲学的一个重要典范,它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所有*能长存且*富成效的哲学体系是那些源于直觉的体系。伯格森独特的生命哲学具有强烈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因此这本书也在解放人类思想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亨利柏格森,1859年出生于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浓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柏格森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 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表述的卓越技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柏格森有生之年,他的哲学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二十世纪二、三年代,中国知识界就对他相当重视,梁漱溟、梁启超、蔡元培、杜威、胡适、熊十力、贺麟、艾思奇等都曾研究或评论过柏格森哲学。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直觉意识的研究》(1888)、《时间与自由意识》(1889)、《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1896)、《笑的研究》(1900)、《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的进化》(1907)、《生命与意识》(1911)、《精神的力量》(1919)、《绵延性和时间性》(1922)、《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思想和运动》(1934)等。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生命的进化――机械论与目的论
第二章 生命进化的不同方向――麻木、智能、本能
第三章 论生命的意义――自然规则与智能形式
第四章 思维的摄影机机制与机械论错觉:各种哲学体系浏览――真正的变化与虚假的进化
媒体评论

  “他亲身穿过理性主义的华盖,开辟了一条通路。由此通路,柏格森打开了大门,解放了具有无比效力的创造推进力……向理想主义敞开了广阔无边的空间领域。”――《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
  “几乎没有一个当代哲学家敢夸耀他们完全没有受到柏格森的影响(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尽管很少有人提到和引证柏格森,但柏格森的存在却是不能从我们的文明中消失。”――拉科拉柯夫斯基
  “我并不认为柏格森的态度是无足轻重的,……有意或无意地反抗理性,尊重本能的冲动胜于尊重自我,以及创造的自发性,这些都是我们时代的标记。”――雅克莫诺
  “我的观点可以这样表达:每一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柏格森的‘创造性直觉’。”――卡尔波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但是,我们的全部智力都起而排斥这种关于绝对独创性的观念,排斥关于形式的不可预见性的思想。我们的智力是在生命进化中形成的,其根本功能就是指导我们的行为,就是为我们加诸事物的行动预做准备,就是预见一个既定情势之后可能产生的有利及不利事件。所以说,智力从既定情势中本能地选择出来的东西,都与已知的东西相近;它寻找出这些东西,为的是运用其“同类相生”(like produces like)的原则。借助常识去预见未来就是如此。科学虽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这种能力的精密性和准确性,却并未改变其基本特性。如同日常知识一样,科学在研究事物的时候,仅仅关心其重复的那个侧面。尽管整体是全新的,科学却总是力图将整体分解为种种要素或方面,它们极近似于过去的复制品。科学只能在被假定为重复自身的对象范围内工作――换句话说,科学只能在(通过假定)被从真实时间的行动中抽取出来的对象范围内工作。一段历史的连续性瞬间里所有不能复归、无法逆转的东西,全都不在科学研究的范围之内。为了对这种不可复归性和不可逆转性有个概念,我们就必须与适应思考最基本要求的科学习惯决裂,必须对思维施以暴力,必须去对抗智力的天生偏爱。然而,那恰恰就是哲学的作用。
  所以,虽然生命以不可预见形式的连续性创造在我们眼前展开,却对我们毫无效用:因为观念总是执著于那个形式,总是以为不可预见性和偶然性仅仅是表面现象,是我们自身无知的外部反映。据说,那些被感觉为连续历史的东西,将会分裂成一系列相继的状态。“那些使你产生全新状态的印象的东西,一经分解,就会成为一个个初级的事实,每一个都是已知事实的重复。被你叫做不可预见的形式的东西,只不过是旧有要素的新排列而已。那些初级原因作为整体已经决定了这种安排,它们本身就是以新的次序重复的旧有原因。了解这些要素,了解这些初级原因,就有可能预见作为其总合及结果的有生命形式。我们将现象的生物学方面分解为物理化学的因素,我们将越过(如果必要的话)生理学和化学本身;我们将从物质进展到分子,从分子进展到原子,从原子进展到微粒子;我们最终必定会进展到某种东西,它可以被看做类似于天文学中的太阳系。你若否认它,你就违背了科学机械论的根本原则,你就是在武断地证实:有生命材料并不是由与其他材料相同的元素构成的。”我们的回答是:我们并不怀疑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基本同一性。唯一的问题是,被我们称做生物的那些自然系统,是否必定就相似于科学从无机材料中切割出来的那些人工系统,是否就不应当将这些自然系统比做那个构成整个宇宙的自然系统。我由衷地赞成说生命是一种机制。但是,生命究竟是整个宇宙中被人为隔离出来的那些部分的机制,还是那个真正整体的机制呢?我们设想:那真正的整体很有可能就是一种不可分割的连续性。确切地说,我们从中切割出来的那些系统,因此根本就不是一个个部分;它们可能是对于整体的局部视角。所以,将这些局部视角放在一起,你甚至连开始重建整体都谈不上,正如即使将一个对象的一千个不同侧面的照片叠置起来,你也无法重建那个对象本身一样。对于生命,对于你竭力使之再度产生的物理化学现象,情况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分析会将有机体的创造过程分解成数目不断增长的物理化学现象,而化学家和生理学家自然是除此之外,别无所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化学和生理学将理解生命的钥匙交给了我们。
  ……

 创造进化论-汉译经典名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