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精装,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傅高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 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精装,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傅高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 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推荐。)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9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312219
作者:(美) 魏裴德著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9月 
编辑推荐

  无数史料织成的真实戴笠 不再神秘 不再传奇
  细致剖析军统的组织和行动 忠实呈现民国特工的本来面目
  不仅是间谍史 更是另类民国史

 
内容简介

  本书叙述了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戴笠的一生。他的生活体现了20世纪中国所具有的、再封建式的多变个性与难以逾越的职业纪律之间的平衡。戴笠及其创建的国民党特务组织,是蒋介实反共反人民的忠实爪牙,在为蒋排除异己,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以及保护蒋介实安全方面效尽犬马之劳,犯下了种种罪行。同时,抗日战争期间,在抵抗日寇、铲除汉奸方面也做过一些工作。戴笠来自于这样的一个背景:作为闭塞的“中等县城”里的精华,他克服了某种城乡之间的差别——再具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个人关系的乡村世界与一个更加广阔、充满职业责任和冷冰冰的专业知识的领域之间的差距……

作者简介

  魏斐德,美国“汉学三杰”之一,北岛眼中的“青灯”。
  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哈斯基金教授、美国艺术科学院成员和美国哲学家协会会员。曾任美国国教育中国顾问、中国文明研究委员会主任、美利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学术交流委员会主任,还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美国历史家协会会长、伯克利加州大学东亚研究院院长。除已发表的百余篇学术文章外,其著作还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与意志》、《中华帝国的衰亡》、《上海警察1927—1937》和《上海歹土》、《间谍王:戴笠和中国特工》。

目  录
中文版序舞蛇者说
前言幽灵
第一章多面人戴笠
第二章打流
第三章投奔
第四章十人团
第五章“力行运作”——蒋的共济会
第六章创建力行社
第七章力行社与蓝衣社
第八章蓝衣社的“法西斯主义”
第九章意识形态的竞争:蓝衣社和CC派
第十章各省的蓝衣社
第十一章1932—1935年的上海战
第十二章行刑队
媒体评论
  让人拍案叫绝。魏斐德把自己对中国历史的广博知识、关于中国警察的研究、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十年来对蒋介石的希姆莱(戴笠)的探究结合起来,将中国最引人想象、最恐怖的魔鬼之一活现了出来。
  ——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 傅高义

  魏斐德以令人惊叹的历史细节,捕捉到了蒋介石的头号情报大师戴笠的性格特征,解释了蒋介石对他非同寻常的信任,出色地描述了戴笠从20年代末逐渐上升到权力高峰的过程……这部全面而详尽的著作把我们带进了蒋介石的权力核心,并将许多以前鲜为人知的国民党体制的黑暗内幕披露出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戴笠和国民党特工的了解,加深了我们对整个民国史的认识。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李侃如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前言 幽灵



  戴笠是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没有毕业的学生。他在黄埔甚至没有骑过一次马,因为军校没有马骑。程一鸣:《军统特务组织的真相),第197页。他虽不擅长骑马,却很喜欢马。因他面带马相,特别是有严重的鼻炎,时时流鼻涕,很像马一样成天哼个不停,每日要用很多条手帕擤鼻涕。他很迷信“人的面相肖动物是主大贵之相”。别人当面说他举止和马一样,他也不以为忤,反而沾沾自喜。后来他用的化名也叫马行健,居然以马自居。他常说愿为蒋介石终身效犬马之劳,他是甘心为这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暴君充当犬马并引以为荣的。
  这本书叙述一个非凡的秘密警察,一个阴影般的险恶幽灵,他的生活体现了20世纪中国所具有的、在封建式的多变个性与难以逾越的职业纪律之间的平衡。曾经既是个有自觉意识的游侠又具有现代组织才干的戴笠,想通过树立起一种适于统治充满共和政治阴谋的拜占庭式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创造出一个新的自我。
  他的这个自我并非仅仅从实用出发,而是中国的新精英们在1911年废除帝制后所采用的一系列新型职业中的一个,这些职业包括银行家、记者、律师、家庭主妇、军官、女演员和医生等。这些新颖的身份反映了现代中国在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取舍:国家企图以自身来取代家庭的努力、旧科举制度废除后对职业教育的普及,以及取代那些随着帝王时代儒家体系的消亡而破落的儒生——文官们的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
  戴笠来自于这样一个背景:作为闭塞的“中等县城”里的精华,这些年轻人离开了世代居住、树阴稀疏的村子,为升官发财而奔向繁华的沿海城市。关于闭塞之地的精英,见Yeh,ProvincialPassages,全书。这群年轻的冒险家们好比社会弃儿,虽然缺乏引导,但却雄心勃勃,受着“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民族使命的驱使。尽管许多人无力实现这种使命,而戴笠却能克服某种城乡间的巨大差别——在具有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个人关系的乡村世界与一个更加广阔、充满职业责任和冷冰冰的专业知识的领域之间的差距。
  在前者的后面是等级制,这种意识处处体现在戴笠对他特工部下的家长作风之中。戴笠对他的部下只作演讲,而不与他们共处。他们需要接受灌输,而不是改造,不存在共产党意义上的转变。与戴笠对待下属的冷漠态度十分不相称的是戴笠广泛的个人关系网:从家乡江山县至省会然后到上海、广州及最终的南京;从河里的舢板至汽船最终到飞机;从“江湖”好汉的小股密探,到受过高级训练的特务和使用电子窃听的先进间谍行业;从与中国的帮匪及惟利是图之徒结伙,到与英国特工和美国战略情报局情报官员们为盟。

 间谍王:戴笠与中国特工(精装,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前主任傅高义、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 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推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