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宪法史:修订本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律史 > 中国宪法史:修订本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369784
作者:张晋藩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6月 
编辑推荐

  ◎重量级: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经典之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必要性: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主席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以史为鉴”,了解宪法发展历程,方能理解现行宪法的规定。

  ◎价值高:张晋藩先生的诸多观点(如“小康宪法”),于今日依然具有很强的先进性,本书语言通俗,分析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严谨,极具学习、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以时间为线,详细讲解了中国宪法的发展演变历程,深入剖析了中国各阶层人士提出的宪法思想、制宪主张和激烈争论。通过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把握近代中国对宪法概念的独特理解、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过程,进而揭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

  从西学东渐伊始,经历戊戌变法、预备立宪,至*成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再至新民主主义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展现了中国宪法百年风雨沧桑。

作者简介

  张晋藩

  ◎新中国法律史学奠基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律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专业顾问,中国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特约研究员等。

  ◎主持编纂《中国法制通史》(十卷本)、《中国少数民族法史通览》(十卷本)、《中华大典•法律典》(六卷本)等三项法律史学国家大型科研项目;

  ◎著作等身,出版《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中国宪法史》等30余部著作,其中不少被译成英、日、韩等国文字。

  ◎1930年生,而今耄耋之龄,仍笔耕不辍。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西学东渐与宪政思想的萌发
  一、中西政治法律文化的碰撞与冲突
  二、宪法概念的提出与议院思想的萌发
  第二章 君主立宪方案的一次实践——戊戌变法
  一、维新思潮及其代表人物
  二、戊戌变法与君主立宪的蓝图
  三、立宪与专制、维新与守旧的激烈冲突,戊戌变法失败
  四、“以君权变法”的改良主义宪政道路
  第三章 晚清的预备立宪与宪法性文件
  一、由实施新政到仿行宪政
  二、五大臣出国考察政治与预备立宪上谕的发布
  三、官制改革与筹划地方自治
  四、宪政编查馆的设立与考察宪政大臣再次派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第三,克服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树立宪法权威的观念。

  中国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便形成了“以法治国”、法为“治之具”的法律观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三尺之法只是统治者治国、理政、御民的工具,以至于法律工具主义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中的传统观点,它影响和束缚着中国近代制宪者的思想。在近代制宪者的意识中,宪法同样是附庸政治的,它和一般法律一样都是工具和手段。法律工具主义的文化传统,妨碍了限制权力的宪法意识的滋生。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法,要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意识,发挥宪法的最大的法律效力,必须明确任何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宪法的规定去行使,不得滥用权力;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违宪是最为严重的违法行为,要受到严肃的制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首先是依宪行政。宪法绝不是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和政治特性,它是具有应用功能和法律特性的。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克服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改变宪法与己无关的错误倾向,使宪法的权威在人民大众的心中生根,确立宪法至上,违宪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的观念,从而自觉地维护宪法的尊严,这是实施宪法,推进宪政的动力和保障。

  第四,立足国情,择善而从,理顺不利于实施宪法的各种关系。

  宪政和宪法都是西学东渐以后,从西方政治文明与法制文明中移植过来的,它和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过程是一致的。存在的问题也带有共性,那就是如何从中国的国情实际出发,有选择地吸纳西方的宪政制度和宪法的理论与范式,力求择善而从,避免教条地、机械地照搬套用。百年中国的宪法历史,既存在简单袭取西方宪法的倾向,也存在融入中国传统法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弊端。这是完善当前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所应注意的。

  ……


 中国宪法史:修订本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