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庆文化丛书 二月二(中英文对照)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 > 英语读物 > 中国节庆文化丛书 二月二(中英文对照)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12070700
作者:张士闪,李生柱 著,王晨颖 译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内容简介
  二月二,汉族民间传统节日。流行于全国各民族地区。此节风俗活动较多,又有花朝节、踏青节、挑莱节、春龙节、青龙节、龙抬头日之称。因时间在农历二月初二日,故称。当时及其后民间以刀尺、百谷、瓜果种籽、迎富贵果子等相问遗,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动。元费著《岁华纪丽谱》:明以后,二月二又有关于龙抬头的诸多习俗,诸如撒灰引龙、扶龙、熏虫避蝎、剃龙头、忌针刺龙眼等节俗,故称龙抬头日。
  龙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地位显赫的神物,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又古以为龙为鳞虫之精,百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二月初正值春回大地、农事开始之时,又是百虫出蜇、蠢蠢欲动之时,故民间有扶龙头、引青龙、剃龙头之举,又有食龙皮、龙须、龙子、龙鳞饼之俗,还有停针、忌磨等禁忌。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从农事说源流
 复合的二月二
 节俗流变
 二月二的流布
第二章二月二的风俗
 祈福纳祥
 节期饮食
 二月二,接宝贝儿
 二月二,逛庙会
第三章二月二的各地异俗
 京西“酬龙节”
 冀南“龙牌会”
 鲁北“娃娃会”
前  言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前言
  过年的喜庆还余味缭绕,二月二佳节又如期而至。二月二因节期在农历二月初二而得名。此时,正值惊蛰前后,地气通透,万物复苏,经过漫长冬眠的动物日渐活跃。民间认为,龙是百虫之首,龙王能行云布雨,"二月二,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雨水增多,农家生活燃起了希望。这就是为什么二月二是龙的节日,称为"青龙节""春龙节""龙头节"等节日的原因。
  二月二的许多节俗活动,的确都与龙有关。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其影响古往今来,贯穿大江南北。然而,在民众心目中,并非千龙一面,有的龙善良,有的龙调皮,有的龙懒惰,还有的龙极为凶恶。在二月二节日期间,人们对这主管雨水之神,或者崇拜有加,以香烛供品进行祭祀,或者设下种种禁忌,避免惹其不高兴。而对于那些懒龙、恶龙就不客气了,会想出各种法儿刺激它,如敲击梁头(敲龙头)、吃炒豆(崩龙眼)、吃面(吃龙须)、吃饺子(吃龙耳)、吃面饼(扯龙鳞)等,促其兴云布雨,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千万不能耽误职司。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诸多敬畏龙王的节俗,并非是逢旱逢涝之时的功利性举动,而是对抽象之龙的体贴、呵护或调侃、戏耍,寄托着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传统农业的命脉在于雨水,更在于土地,于是祭祀土地的仪式也被安排在二月二这天。在我国很多地方,二月二节日期间都时兴种种土地崇拜的仪式,表达感恩土地、敬畏大自然、期望农业丰收的情感。在二月二节俗中,以"龙抬头"和"祭土地神"为核心的一系列民俗仪式活动,既传达了民众长期观察的农业经验,又积淀着其活泼的生活期望与生命理想。
  二月二既是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土壤中孕育而生,也是一年一度的农事活动的启动标志,是"出正月"的象征。到了"龙抬头"之日,整个年节就算结束,人们要从过年期间香烟缭绕的氛围中重新回到农家日常生活的轨道,新一年的春耕大忙宣告开始。
  二月二又是一个典型的春天节日。仲春二月,东南风徐徐吹来,带来阵阵暖流,严寒的威势逐渐减弱,自然万物开始复苏。树木花草抽发新芽,沉睡的百虫蠢蠢欲动,大自然以鼓舞人心的温暖和生机取代冬日的严寒和肃杀,这恰与民众的生命体验形成呼应。人们总是在年节快结束的时候,特别留恋这段将逝的休闲欢聚时光,并由此对家庭生活乃至家园中的一切充满感怀。二月二的一些特有节俗与此密切相关,如敲门梁、扫墙角、敲打屋梁、不动刀剪等。二月二节俗,意在提醒人们体察自然的萌动、敬畏自然、体贴生灵。
  二月二是一个平等温馨的节日。曾几何时,二月二的城乡大街上处处洋溢着炒豆的馨香,再贫困的家户也能感染到这种节日的喜庆。一样的节期,大致一样的饮食,体现了一种众生平等的思想,是对平时社区生活中贫富、贵贱等差序格局的弥合。

 中国节庆文化丛书 二月二(中英文对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