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文化遗产(第二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东吴文化遗产(第二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2629340
作者:苏州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编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内容简介
《东吴文化遗产》第一辑有宏观的议论,也有关于手工艺的田野调查报告,还有昆曲、评弹方面的历史研究成果和人物访谈,体裁则没有限制,并配了部分图片。这样虽然显得有点杂,但内容比较丰富,研究不同文化门类的专家和各行各业的读者或者会更有兴趣。事实上也是如此。从对第一辑有较大兴趣的读者反映来看,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是可取的。所以,编者在编第二辑时,保留了原有的各个栏目,其中的部分论文是2007年11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一届“东吴论坛”上的发言稿,“东吴论坛”征集的论文也将优先在《东吴文化遗产》上发表。在配图上,编者在第二辑同样遵照作者的意图予以保留,以便使读者对文章的内容有直观的了解。
目  录
前言
【会议综述】
交流与对话:大文化视野下的多学科交融与汇通——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吴论坛”评述
【非物质文化论坛】
传统物质文化研究与现代设计艺术——赵克理《顺天造物》序
关于手工艺非物质文化空间的思考
文化生态区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中国红水河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
民间传说保护之理论思考
日本的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制度——以传统工艺保护为中心
什么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借助于道家认识论的观照
文化生态保护区可行吗?
城市建设与文化生态保护的思考——以泉州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例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生态与衍生态
试谈苏州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思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非物质文化论坛】
传统物质文化研究与现代设计艺术——赵克理《顺天造物》序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代设计艺术可以看作是传统的造物艺术之延续。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东西南北,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我们的祖先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自然界打交道的时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在这样的经验和智慧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尤其是在对自然事物的物理的认识方面,有着独到和深入的见解,为后来的造物艺术之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而后,不同时期的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适应着不同时期的物质和环境的条件,创造了各式各样的能够满足自己社会生活需要的物品。其中的经典的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各种途径(传世的、出土的)流传下来,与各个时代的历史文献互为补充,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人的造物文化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造物艺术的历史及其遗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中国人的造物活动由来已久,大致可以追溯到一百多万年以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而进行着极为简单的生产活动。在这样的简单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因认识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当人的自身力量所不能及时,在自然界的其他生物行为的启示下,人们凭着直觉直接选取自然界原有的物品进行着有目的的利用,维持着极为简单的生产和生活。在如此简单却又漫长的生产生活进程中,人们发现自然界可资利用的物品是很多的,于是他们也就这样做了。长期以来,人们通过这样的利用累积起经验,又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并在这长期而又曲折的过程中发明了与之相关的工艺技术,从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基本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求,近代以来出土的旧石器时期的大量实物就是证明。当然,早先的人们并不只是利用石器以及陶器,他们也有可能利用竹、木、籐以及皮革、兽骨等的天然物品来为生活服务,只是这些物品的材质多为有机物,能够有效保存的时间不太长,所以我们今天能看到的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资料是非常有限的。
……

 东吴文化遗产(第二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