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与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 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与技术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80623
  • 丛书名:材料科学技术著作丛书
作者:罗守靖、姜巨福、陈强、李远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8月 
内容简介
《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与技术》共5篇20章,涵盖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及应用技术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金属材料固-液成形流变学、固-液成形高压凝固学及固-液成形塑性力学等内容;应用技术部分包括金属材料固-液成形学、工程应用学及质量控制等。重点给出了液态模锻、液态挤压、半固态成形及双控成形等金属材料成形工艺的原理、工艺选择、应用范围及应用实例。 《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与技术》可作为金属材料成形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专业课时的辅助教材;对于从事成形加工的专业人员,也是一部开阔视野的参考书。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材料加工分类
1.1.1 枝晶材料固-液态加工
1.1.2 非枝晶材料半固态加工
1.2 金属材料加工链
1.2.1 固-液成形技术的工艺构成
1.2.2 金属材料成形发展路线
1.2.3 金属材料加工链的生成
1.2.4 金属加工链的物理意义
1.3 金属材料固-液成形技术理论框架
1.3.1 理论框架
1.3.2 三个科学问题
1.3.3 一个典型过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绪 论
1.1 金属材料加工分类
金属材料从固态向液态或从液态向固态的转换过程中,均经历着固-液态阶段。特别对于结晶温度区间宽的合金,尤为明显。由于上述三个阶段中,金属材料呈现出不同特性,利用这些特性,产生了塑性加工、凝固加工和固-液态加工等多种热加工成形方法。
凝固加工利用了液态金属呈现良好的流动性,以完成成形过程中的充填、补缩,直至凝固的结束。为了提高制件的质量和尺寸精度,不断向快速、精密、高压方向发展,先后出现了高速连续铸造、差压铸造、压力铸造及双柱塞精密压铸法。其发展趋势是采用机械压力替代重力充填,从而改善制件内部质量和尺寸精度。但从凝固机理角度看,铸造加工要想完全消除制件内部缺陷是极其困难的。
塑性加工利用了固态金属在高温下,呈现较好的塑性流动性,以完成成形过程充填。采用塑性加工生产的制件,其质量远高于铸造方法生产的制件。但固态金属变形抗力高,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对于稍复杂的零件,往往需要多道工步或工序成形才能完成。因此降低能耗和成本,减小变形抗力,提高制件的尺寸精度,保证制件的质量,就成为塑性加工的发展方向。因而先后出现了精密模锻、等温锻造、超塑性加工等。
固-液态加工利用了金属从液态向固态或固态向液态过渡(即固-液共存)时的特性,综合了凝固加工和塑性加工的长处,即加工温度比较低,如铝合金,与凝固加工相比,加工温度可降低120℃;变形抗力小,可一次加工形状复杂且精度要求高的零件。因此,固-液态加工的科学含义是利用金属材料从固态向液态,或从液态向固态的转换过程中具有的固-液态特性所实现的加工。很明显,这是一个温度概念,而现实的加工是在固-液态温度区间内完成,并没有涉及材料处于固-液态的某种特性,即所谓流变性和触变性,如图1-1所示。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pencer等在自制的高温黏度计中测量Sn-15%(质量分数)Pb合金高温黏度时,发现了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的特殊力学行为[1],即金属在凝固过程中进行强力搅拌,使枝晶破碎,得到一种液态金属母液中均匀地悬浮着一定固相组分的固-液混合浆料(固相组分的体积分数甚至可高达60%),具有很好的流动性,易于通过普通加工方法制成产品,并冠以半固态加工[1,2],一直沿用至今。这样的半固态加工,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金属本身结构特性有关。作者在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分类方法,即把固-液态加工分

 金属材料固-液成形理论与技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