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们青春有关的记忆——中国偶像志(“我们中国这些年”所有人的青春写照。)

当前位置:首页 > 青春文学 > 大陆原创 > 与我们青春有关的记忆——中国偶像志(“我们中国这些年”所有人的青春写照。)

  • 版 次:4
  • 页 数:
  • 字 数:360000
  • 印刷时间:2010年06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297741
作者:吴晓?S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6月 
编辑推荐
对当时的中国来说,大无畏的英雄主义必不可少。一个国家倘若在新生时期唯唯诺诺,那它的命运就将被别人牵制在手里,而一个国家要是被别人牵制住了,这个国家中的人也就难以摆脱为人操纵的宿命。(第008页)
世道的确变了,斑斓的色彩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电影画报上是灰姑娘与王子拥抱的画面,《工农兵画报》上甚至登出了名为《泉》的全裸少女图……(第072页)
诗人们在痛苦中思索未来,已然被唤醒主体意识的年轻人则准备好去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顾城一面在《小巷》中迷惘,一面又在《一代人》里鼓舞自己,“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第096页)
生活在80年代后期的年轻人,关于电影的记忆……年轻的人们三三两两,聚焦在一间巴掌大的录像厅里,烟蒂满地,他们从表面来看十分平静,可内心却充满了不安和躁动。录像厅一时间成了流氓、混混的聚焦地,似乎所有的不堪和肮脏都在这里进行,人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内心深处有着同样的悸动和向往。(第137页)
青春*残酷的地方不在于那些关于自我的挣扎,而在于等待岁月磨掉自我的个性。(第171页)
一切步入轨道,一切尘埃落定,人生没了惶恐,人生已成定局。那些注视着偶像的年轻人终有长大的那一天,那些曾为陈浩南癫狂的人,总有一天会明白,*让人心动的岁月永远是那不懂人生、诸事待定的*初。(第175页)
《时代》杂志不知道,中国的“80后”尽管会对世界有这种那种的埋怨,但却不抗拒功利。积极地赚钱,乐观地生活,在“80”后这里很受欢迎。(第215页)
不管怎样,忘了丢了那些爱过的偶像,是让人唏嘘的事。记得张国荣在电影《东邪西毒》里说,“当你不能再拥有时,你**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不管人是否承认,每个爱过的偶像都会承载一段有关青春的记忆,青春会流走,如果对偶像的爱不会改变,就会觉得青春一直留在那里。(第254页)
偶像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偶像是时代的标志,偶像也是文化的标志,一个文化强势的国家*明显的特征,就是其拥有可以震撼全球的偶像,它可以借助这些***的偶像,输出它所倡导的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第363页)  
内容简介
中国人偶像的变迁历程,亦是中国人寻找自我的历程,其背后是一个宏大的历史发展轨迹。回眸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历程,在战争、建设、复兴的风风雨雨中。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而那一个个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偶像们,则见证了共和国由疲弱到强盛、由保守到开放、由封闭自我到走向世界的曲折之路。是的,一代人已经老去。而一代人正在成长,无论是谁。他们在面对自己的青春时仍是充满热情与希望。而在他们的心里也留下了永远无法割舍的青春往事。
目  录
序:凝望偶像,凝望青春
第一幕 理想主义下的青春侧影
第一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和国的红色英雄
“红色偶像”是这样炼成的
上甘岭,一段关于英雄的记忆
神坛上的不朽英雄:对雷锋的时代解读
无论何时,打造偶像都需要技术
第二章 劳动最光荣
中国“左”转,劳动者的“天堂”
劳模,不只是一个人的经典
两弹一星的峥嵘岁月
劳模,在时代、道德与权力中诞生
第三章 榜样的力量
让世界为之喝彩,中国女排
媒体评论
崇拜者就是被崇拜的对象。崇拜别人就是崇拜自己,偶像符号是自己的投射。你的偶像。你的书,你的祈祷,是你的背景的反映,那是你的创造,尽管是由别人制造的。你根据自己的心意选择,你的选择就是你的偏见。你的偶像就是你的陶醉,那是由你自己的记忆雕刻出来的,你是在崇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幕 理想主义下的青春侧影
第一章 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和国的红色英雄
“红色偶像”是这样炼成的
新中国的偶像史,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那天,是一个新旧时代的分水岭,站在这条分水岭上往回看,是一段充斥着耻辱和悲惨的灰色岁月,站在这条分水岭往后看,则是一段洋溢着希望和梦想的红色岁月;那时的中国人,尽管还没有抚平灰色岁月遗留下的伤痕,却已然意气风发地准备好迎接新的生活。
每段岁月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青春,每段岁月也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偶像。回望那段红色岁月,就会发现,在如今这个崇尚偶像、精通种种偶像制造之术的时代,人们对偶像的爱却不如那段岁月来得强烈,来得单纯,来得义无反顾。如果说中国有什么偶像是根植在整个民族的魂魄里的话,静下心想想,就会发现竟还是那些立在国家记忆之初的偶像们。只不过那个时候,人们不习惯说“偶像”,而更喜欢说“榜样”、“模范”。
现在的偶像是一种消费,那时的偶像则有着召唤出人们潜能的神奇魔力。
其实,一个新生的国家是最需要偶像的。刚刚庆祝完新中国的成立,人们就进入了20世纪50年代。这个年代给中国人的记忆是深刻的。中国的经济经过连年战乱已凋敝不堪,中国的国际环境也不那么尽如人意。美国不肯承认新中国的政权,国民党在台湾嚷嚷着要反攻大陆。正沉浸在建国喜悦中的中国人,一不留神就发现,中国已夹在了正斗得酣畅淋漓的美苏之间。
建设困家就好比建房子,建国的最初几年就好像给房予打地基,地基牢,房子才好建得结实。那时中国的领导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们需要将所有中国人凝合成一股雷霆万钧的力量,再让这种力量以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扫平所有威胁新中国生长的东西。那时的中国虚弱不堪,如果人们“各家自扫门前雪”,这承载着无数人希望的新中国可就前途不妙了。事实上,在庆祝新中国成立的狂喜劲儿过后,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埋头干活,莫谈国事”的现象,而这的确不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当时儿乎整个世界,都处在意识形态的争斗中,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各拉着一班“兄弟”针锋相对,人们都在忐忑地猜测着是否会爆发新一轮世界大战。
……

 与我们青春有关的记忆——中国偶像志(“我们中国这些年”所有人的青春写照。)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