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大名医经验传承--一代儒医萧龙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科学家 > 京城四大名医经验传承--一代儒医萧龙友

  • 版 次:1
  • 页 数:150
  • 字 数:114000
  • 印刷时间:2010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22065674
  • 丛书名:京城四大名医经验传承
作者:萧承悰 主编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1月 
内容简介
萧龙友生于晚清,前半生走的是仕途之路。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他已42岁,故其中、晚年处于民国时代。耄耋之年赶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又生活了12年。他1928年正式悬壶行医于京城,那是一个对中医发展最不利的时期,国民党政府歧视、压制中医,甚至欲取缔中医;另外西学东渐,西方医学强烈影响、冲击着中医学,那时在西化思潮汹涌的历史背景下,有些近代名人大家也否定中医、批判中医,“骂中医”甚至成了西化知识分子的日常活动之一。那个时代很多人对中医是不信任的。萧龙友就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与其同道坚持办学校培养中医人才,为民众疗疾,并取得了极好的疗效,让事实证明传统中医对人民健康起着重大作用。当然,他的思想永远是前瞻的,他同时也接受西医先进合理的医学内容,旨在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目的只有一个,即传播和弘扬中医学术,让这横亘四千多年、中华民族自己创造出来的国粹传承不息。
中医学既是实践科学,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北京市人民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在2008年12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首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中,第五条则是推进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国际交流,其中首先就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和普及。北京以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四大名医为代表的燕京医学派的研究与传承,是一件有历史意义的工作。我作为萧龙友的嫡孙女、学术继承人,慎终追远,尽心尽力,搜集了祖父生前的手迹、文稿、书画、珍贵的照片,其中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有着很高的文化及历史价值。这部书从萧龙友的家学脉络、他如何走上自学成医、置足岐黄之路,讲到他的学术思想、行医风范,很多是我亲身所见所闻,有些是父亲萧璋生前专门向我讲述而笔记下来的,这是准确的历史。
作者简介
萧龙友先生(1870.2—1960.10) 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家、教育家、国学家 中医泰斗,北京四大名医之首 历任: 北平国医学院董事长 北平中医考试主考官 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北京市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 中央
目  录
一、家学渊源
二、从医之路
三、医道医术
1.术理并重,由器而道
2.天人合一,治病从本
3.辨证施治,用药精益
4.临证详审,最重问诊
5.立法灵活,知常达变
6.摒弃隅见,融汇中西
7.原著、医论原文
四、德技双馨
1.自学成才,医德高尚
2.千秋家国,心忧天下
3.晨兴酣饮,指上梅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家学渊源
在四川省二三台县南有一个风景秀美、人杰地灵的古镇——“鲁班镇”,因镇中一座历史悠久的鲁班桥而得名。关于鲁班桥,当地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巴蜀两地为加强陆路上的交往与联系,特招募具有神奇建筑天赋的鲁班带领工匠开辟了“成都官道”,鲁班桥即是此官道上的重要桥梁。鲁班桥又名“落板桥”,与刘备平定马秦、高胜的反叛有关。传说东汉时期,蜀国郭县地方豪强首领马秦和高胜率众叛乱,叛军途经“成都官道”上的鲁班桥时,超载而行,因该桥年久失修,不堪重负,瞬时桥身断裂,兵马死伤惨重,刘备趁势率军平息了叛乱。凤凰山的马祖寺、望君山的明真院也是鲁班地区著名的名胜古迹,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和浓郁的人文气息。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梁光烈即为四川三台人。
三台县文博馆馆员左启先生,在他的《岷水郭人秀梓南》中,记述了巴蜀的骄傲与自豪,书中有勇武的军中豪强,也有儒雅的杏林回春手,如名医萧龙友,其《七绝·萧龙友》盛赞其医道:“妙手回春众口夸,清芬世德冠京华。医国医人终不息,黄昏更灿漫天霞。”
萧家祖辈栖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天府之国,清同治九年(1870年)2月13日萧龙友降生于四川雅安的书香世家。萧家由清朝道光乙酉(1825)拔贡萧鸿吉起,祖孙父子,世代隆昌,人文之盛,川北罕闻,人称“鲁班萧氏”,是四川三台县鲁班桥地区远近闻名的官宦世家和儒医名门。因其祖籍在江西太和,故也称“江西萧氏”。萧龙友曾祖父人称聚泰公,其妻康氏夫人,经商。康夫人令其子萧鸿吉读书走仕途之路,考试为拔贡,后为教官,转入雅安,见鲁班镇地处“成都官道”,人杰地灵,遂迁入三台县,定居于此。
……

 京城四大名医经验传承--一代儒医萧龙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