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激光近场目标探测理论与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脉冲激光近场目标探测理论与技术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67730
作者:张合、张祥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十余年的科研成果为基础,介绍了激光近炸引信的脉冲激光近场目标探测的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全书共11章,系统地介绍了脉冲激光近场探测的理论基础,构建了脉冲激光探测系统模型,给出了各阶段脉冲激光探测系统的试验方法。同时,针对脉冲激光对近场目标距离与方位探测的问题,分别阐述了脉冲激光定距探测和方位探测的抗干扰作用体制与理论。此外,建立了LD激光发射系统模型,给出了驱动电路以及激光接收系统、信号处理与发火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推导了超音速下激波对激光光束传输特性的影响,给出了激波的风洞模拟试验方法;对光学透镜材料及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抗冲击的缓冲方法与抗阳光的树脂镜片镀膜技术。
本书结构合理、模块化分解,可满足激光近炸引信与武器系统等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需要,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参考。
目  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脉冲激光引信目标探测的地位与定义
1.2 脉冲激光目标探测技术的军事需求
1.2.1 反坦克弹药的军事需求
1.2.2 常规弹药的军事需求
1.2.3 防空反导的军事需求
1.3 脉冲激光定距与方位探测系统相关技术
1.3.1 脉冲鉴相体制的定距技术
1.3.2 基于FPGA的高频计数器脉冲激光测距技术
1.3.3 窄脉宽大功率半导体脉冲激光电源技术
1.3.4 光学系统抗冲击技术
1.3.5 小型化、低功耗技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 绪 论
1.1 脉冲激光引信目标探测的地位与定义
脉冲激光目标探测属于近炸引信的范畴。近炸引信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弹药的毁伤效能,普遍应用于现代各种弹药系统。1943年无线电近炸引信开始装备部队,在以后的较长时间内,无线电波成为近炸引信的主要探测手段,并得到广泛应用[1]。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种探测手段的理论与技术逐渐成熟,这为应用新的近炸探测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应用于近炸引信的探测技术主要包括无线电探测技术,声探测技术,磁探测技术,红外探测技术,激光探测技术,热辐射探测技术,静电探测技术,电感、电容探测技术及以上各种探测技术组合使用的复合探测技术。现代的战场环境复杂多变,对各种近炸引信的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除定距,还要求能够对目标精确定位,选择最佳起爆位置与起爆方向,具备较强的识别能力、抵抗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能力等。然而由于各种弹药配用的近炸引信的作用环境、作用对象及要求和近炸引信提供的目标与环境信息的内容等各不相同,因而,目前的近炸探测方式难以满足大量不同常规弹药的战术技术要求,或难以得到较优的性能指标。
由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工作波长较长、无线电波束的旁瓣较宽,因而其抵抗地、海杂波的能力较弱,角度和距离分辨率较低,并存在着较大的固有近程探测盲区。现今战场电磁环境的恶劣化程度加深,特别是人为电磁干扰使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可靠作用能力受到极大的威胁。为解决抗干扰问题而提出了新的无线电探测体制,如跳频无线电体制、频率捷变体制、伪随机编码体制等都是以增加复杂性和成本为代价的。因此,在一些场合常规弹药用无线电引信无法满足系统工作要求,不得不采用新的探测手段。
激光作为一种探测手段由于其发射波束窄,发射信号不易被敌方接收;接收视场有限,使人为干扰困难;发射峰值功率较大、方向性好,使激光探测作用距离较远;工作于光频段,波长极短,使其角度和距离分辨率极高;发射波束旁瓣小,对地、海杂波的干扰抵抗能力较强,以上优点弥补了无线电探测的不足。因而,应用激光作为探测手段的各种新系统在探测精度、探测距离、分辨率、抵抗自然和人为电磁干扰能力等方面均比无线电探测体制有较大幅度提高。当然,激光探测技术也有其自身的不足。

与无线电和毫米波探测相比,激光探测技术的主要缺点是穿透大气的能力不够。大气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要比微波和毫米波大得多,因此,激光探测的性能对天气较敏感。另外,使用光学器件导致抗冲击能力差。但主动激光探测比被动光学探测系统的全天候能力好,因为主动激光探测技术可以通过距离或速度的选通、其他微弱信号探测和信号处理技术来拒绝接收已经被确定为杂乱波干扰的回波信号[2]。

 脉冲激光近场目标探测理论与技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