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读中国:天府之地·成都平原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地图 > 国内自助旅游指南 > 纸上读中国:天府之地·成都平原

  • 版 次:2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8月30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铜版纸
  • 包 装:平装-锁线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24162993
作者:中国地理百科丛书编委会编著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5年08月 
编辑推荐

水土·源头 谈文化,地理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土,养的不只是人,还有文明。中国地大物博,千百年来人们仰仗自然地理繁衍生息,广袤的疆域与复杂的地貌形成“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多姿多彩文化。虽名为地理百科,但亦是将地域文化、地域经济、地域历史合而为一的百科全书。

 

百科·窗口 地理与文化相结合的崭新视角

打破地域的行政划分限制,以自然地貌为基础,将中国划分成数百个地理单元,覆盖中国全境,每个地理单元为独立一册。丛书详尽介绍中国每种地貌的特点,并追溯不同地貌如何孕育出千姿百态的经济、历史、文化与风俗,使读者了解沧海桑田的变化过程与文化诞生的来龙去脉。

 

学者·权威 学术水平*的文化地理大百科

丛书凝聚了孙鸿烈、赵其国、刘昌明、郑度、王颖、陆大道、秦大河、姚檀栋、傅伯杰、崔鹏等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数百名来自全国知名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的地理、地质、资源环境、人文历史等领域的资深学者的心血,有着无可争议的权威性。

 

知读·行证 以读知行,以行证读

知行合一,博览和实践密不可分。此系列丛书多达数百本,它所提供的内容全面、独到、深入,精准触摸中国每一地域的命脉,为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的读者提供知行合一的窗口:使足不出户者博览万里河山,使旅者边走边读,收获更甚。

 
内容简介

成都平原,中国西南地区面积*的平原。这里是沃野千里、蓄积丰饶的盆地,是众多山脉纵横孕育出的珍稀植物、动物的天堂,是水陌交织的“蜀中江南”。

《天府之地•成都平原》纵览成都平原的自然之美:温带和亚热带植物交汇带保存下来的古老动植物天然基因库,平原及丘陵地的水乡梯田。

《天府之地•成都平原》用文化地理的眼光探索巴山蜀水:带你走进曾经“不晓文字,未有礼乐”的蜀国,看江堰芒城古城、温江鱼凫古城、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如何让“蚕丛”“鱼凫”“杜宇”,从史影变成信史;带你浏览道教文化的川西发源地,娓娓道来“自古文人多入川”,诸葛亮、李白、杜甫、岑参、黄庭坚、陆游、元稹,为农业经济时代的平原大地平添的书卷之气;带你体验川西慢生活,品川酒、饮川茶、尝川菜、看川戏。

《天府之地•成都平原》从自然、经济、历史、文化四个角度,全面解读“一川千里,三蜀沃野”,一部关于天府之国的百科,一段了解自然与人文完美融合的文化之旅。
目  录
前言
区域地貌示意图 1
一川千里,三蜀沃野 2
一自然地理
第二阶梯“洼地” 9 / 向东南倾斜 9 / 扇形冲积平原 10 / “大平小不平” 11 /
平行断裂三分平原 12 / 峨眉山 12 / 龙泉山脉 13 / 飞来峰群 13 / 牧马山台地 16 /
长秋山丘陵 17 / 狭义成都平原 17 / 眉山—峨眉平原 18 / 四川台坳 19 / 巴蜀湖 19 /
“地下水库” 20 / 岷江中游 21 / 青白江 23 / 川西钙芒硝矿带 23 / 峨眉山玄武岩 23 /
中国日照最少之地 24 / 空气潮湿 24 / 东暖西凉 25 / 土壤冷湿 26 / 紫色土 26 /
光光山 27 / 赵公山 27 / 龙池盆地 28 / 白沙河 30 / 莲花湖 31 / 太子城 31 /
葛仙山 31 / 银厂沟 32 / 湔江 32 / 干龙池 33 / 双泉浅丘 33 / 石亭江下游 34 /
鸭子河(广汉段) 34 / 涌泉 35 / 横山子台地 35 / 柏条河 35 / 神龙溪温泉 36 /
木兰山 36 / 白鹤岛 37 / 毗河 37 / 高土地 38 / 石板河 38 / 七星湖 38 / 老牛坡 39 /
天星洞 39 / 沱江小三峡 40 / 罗家坝—乱石堆河漫滩 41 / 沱江(金堂段) 41 /
前  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人—地关系的中国式表述。基于这一认知,中国地理百科丛书尝试以地理学为基础,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于一体,对中国广袤无垠的天地之间之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共处的历史和现状以全方位视野实现一次全面系统、浅显易懂的表述。学术界在相关学科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实现这种尝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丛书力图将这些成果梳理成篇,并以读者所乐见的形式呈现,借以充实地理科普读物品种,实现知识的“常识化”这一目标。
为强化本丛书作为科普读物的特性,保持每一地理区域的相对完整和内在联系,本丛书根据中国的山川形胜,划出数百个地理单元(例如“成都平原”“河西走廊”“南海诸岛”“三江平原”等),各地理单元全部拼合衔接,即覆盖中国全境。以这些独立地理单元为单位,将其内容集结成册,即是本丛书的构成主体。除此之外,为了更全面、更立体地展示中国地理的全貌,在上述地理单元分册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另外两种类型的分册:其一以同类型地理事物为集结对象,如《绿洲》《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等;其二以宏大地理事物为叙述对象,如《长江》《长城》《北纬30度》等。以上三种类型的图书共同构成了本丛书的全部内容,读者可依据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视野幅宽,自由选读其中部分分册或者丛书全部。
媒体评论
A
书刚到手,觉得厚实有分量。一页页翻开,内容以词条的形式,分成自然、经济、历史、文化的篇章全面地介绍了四川盆地西部、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地方。成都平原为什么会有这个称号,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里自然环境优越。这本书用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介绍了这里的地质、地貌、生态,从山峰、河流、湖泊、湿地、平原等具体的地理事物入手,介绍了这片土地的方方面面,令人有一个较为具体的印象。成都给人的感觉是悠闲、富足、与世无争,作为西南地区*的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网纵横、物产丰富,战国时期修筑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是使这里成为了沃野千里的优良农业灌溉区,从此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
图书然后又从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描写这样的地理环境所孕育出来的人和社会。从史前稻作农业开始,到养蚕、织锦、春台会、蜀绣、漆器、造纸;从当地*早的古人类“彭人”,到三星堆、成都筑城,再到武侯祠、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从*开始移民迁入蜀地形成“五方杂处”,到“吊脚楼”、四合院、桅杆院子共存,当然少不了介绍当地的饮食文化,如在茶馆里摆“龙门阵”、红白喜事吃“九斗碗”、大街小巷可见的串串香,还有邛酒、东坡肘子、郫县豆瓣等美食。川人有句话,叫做川人出川惊海内,成都的文化名人很多,书中选择了司马相如、苏轼、郭沫若等作为介绍。
书摘插画
插图

 纸上读中国:天府之地·成都平原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