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担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责任与担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2月14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045902
作者:魏海苓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编辑推荐
1.本书着力于从多元视角剖析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养成机制,通过运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分析社会责任的价取向和实践模式,丰富并整合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模型,有利于加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通过对国外大学社会责任实践的调查和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状况及志愿服务成效的调查,可以借鉴他人经验、理清自身问题,从而切实改进大学责任教育的实践,提高我国大学社会责任教育的实效性,*终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与成才。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养成机制问题,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论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的价和特征,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责任理论的历史演变;其次,在实践层面上总结了不同国家大学生社会责任培养实践,调查了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志愿活动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养成的效度和限度。最后,从道德倾向、移情和社会责任行为的关系角度,建构社会责任养成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提出提高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的有效策略。

作者简介
魏海苓,女,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和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等多项;出版专著及其他著作多部;在《比较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目  录
第1章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诉求
1.1问题的缘起
1.2文献综述
1.3相关概念界定
1.4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研究方法
第2章中西方文化视域下责任理论的历史流变
2.1西方文化视域下责任理论的历史流变
2.2传统儒家文化中的社会责任思想
2.3中西方责任观的比较分析
第3章比较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实践:以美国为例
3.1志愿服务
3.2社区服务
3.3服务学习
3.4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其他途径
前  言
责任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
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之一。人的社会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人的责任性,自觉意识并主动承担一定的责任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表现。恰如西塞罗所说的,任何一种生活,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事业的还是家庭的,所作所为只关系到个人的还是牵涉他人的,都不可能没有其道德责任;因为生活中一切有德之事均由履行这种责任而出,而一切无德之事皆因忽视这种责任所致。[古罗马]西塞罗.西塞罗三论: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91.就责任的本质而言,它实际是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对个体提出的现实要求。个体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体间的社会关系状态决定着个体应承担的责任,个体只有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社会秩序才能够得以维系,社会生活才能够正常进行,社会和个体才能够顺利发展。责任无处不在,贯穿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的社会角色密切关联。个人扮演的角色越多,所承担的责任也就愈多。在担负责任的过程中,个体逐步走向成熟。

 责任与担当: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机制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