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83式(书+DVD)

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运动 > 太极 > 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83式(书+DVD)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6411453
作者:程克锦 编著出版社: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6月 
编辑推荐
  太极宗师陈发科嫡传拳式,受欢迎的陈式太极拳套路,太极爱好者拳术精进必修。正统正宗,经典精妙。注重肢体运动规律,讲究内气循经精妙,真正的神形兼备、内外兼修。 
内容简介
  陈式传统太极拳老架83式是陈发科宗师亲定拳式,动作柔多刚少,以掤捋挤按四正劲为主,以手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用力方法以缠丝劲为主,发劲为辅。动作力求柔顺,以化劲为基础,用柔运刚和化刚。
作者简介

  程克锦,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正宗传人,曾任中国人体生命科学研究会理事,上海国际气功研究会副研究员。香港陈式太极拳科学研究会会长、总监,多次荣获全港武术比赛及国际比赛金牌。香港全满仓内家拳公开锦标赛陈式太极拳剑冠军。

目  录
第一章 由道至武的传奇武术-陈式太极拳
一、传承400年的太极正宗—陈式太极拳
二、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发力练习
三、强身健体、身心双修—陈式太极拳的功用
第二章 传统陈式太极拳基本功法
一、基本手型与手法
◎虎拳◎勾手◎瓦拢掌◎横拉掌◎折叠劲◎续换劲◎崩炸劲◎抖弹劲
太极拳的理论之源——《周易》
二、基本步型与步法
◎偏马步◎马步◎半马步◎大丁八步◎弓步◎弧形步◎擦步
三、缠丝劲
◎逆缠◎顺缠
儒道禅三教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第三章 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83式拳谱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传承400年的太极正宗——陈式太极拳
  太极拳的起源虽然众说纷纭,但当今流传的杨、吴、武、孙等各派太极拳均出自陈式太极,并早为各方公认。陈式太极取法于中国自《易经》以来的太极阴阳开合之理,融合了长拳、形意等派的功法和招式,援道入武,开创了中国武术史上一个极具东方哲学色彩和文化色彩的拳种。
  陈式太极的源流可上溯自六百多年前。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陈氏先祖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居到河南温县常阳村,于此地繁衍生息,常阳村遂逐渐被易名为陈家沟。
  陈氏族人居山西洪洞县之时便经常习练长拳。迁居温县后,陈卜以阴阳开合之理,研究拳法,以授子孙,历代相传。至第九代陈王廷,他参考戚继光《纪效新书》中所载的拳经,结合太极阴阳之道,创编出了后世熟知的“太极”拳路。该拳路以独特的缠绕运转之缠丝劲,配合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形成意识、呼吸及动作相互结合的内功拳法。不过,这套拳术当时还不叫太极拳。一般认为,太极拳之名为世人熟知,应是在山西人王宗岳撰写了著名的《太极拳论》之后。
  陈氏拳艺,世代家传,不授外姓,直到第十四代陈长兴时,才开始外传于河北永年杨露禅。杨露禅习得陈氏拳艺后,先在家乡授拳,后至京城发展。杨露禅在陈氏拳法中加入自己的心得领悟,创立了杨式太极,并广为传授。此后太极拳才开始衍生出吴、武、孙等不同派别。陈式太极则直到第十七代陈发科于民国十七年秋,受聘到北平(今北京)教拳,始为外间所认识。
  陈式太极拳自始祖陈卜迄今的六百多年间,亦有所改进。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陈氏拳艺才真正定型。
  陈长兴所传套路为老架,有头套十三势及二套炮捶。同为第十四代的陈有本所传则为新架,这一套路变化难练之架式,删去了头套中的震脚发劲。第十五代陈清萍所传则为新架之小架,简称小架,又称赵堡架,此套拳路是从新架变化出来的,更为紧凑。
  头套十三势的三种架式,拳套着势之结构和运用缠丝劲之法完全相同,仅在手法上有所不同。老架着势宽大,有发劲震脚和跳跃等较难之动作;新架略去较难演练之动作,架式则与老架同宽;小架架式则较为紧凑,发放抖劲之手法亦较多。
  陈氏世代相传之太极拳原有七套,为长拳一套,十三势一、二、三、四、五套及炮捶一套。传至陈氏第十四代陈长兴、陈有本时,陈式太极拳由博返约,专练十三势一套及炮捶两套,故现陈氏所授之太极拳大多为十三势老架及炮捶。此外还有陈氏第十四世陈有本依据老架的拳法修改的新架、陈氏第十五代陈清萍由新架变化出来的小架。
  陈式太极外形偏于刚猛,有震脚、发劲、跳跃等动作,同时动作也比较快。陈式太极与其他太极流派相比,不同之处主要有三:
书摘插画
插图

 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83式(书+DVD)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