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包拯

  • 版 次:1
  • 页 数:114
  • 字 数:57000
  • 印刷时间:2011年07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18071572
  • 丛书名: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作者:李玮 著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7月 
编辑推荐

     李玮所著的《包拯(南粤先贤)》以历史记载为材料,通过作者的深入开掘、分析、整理,细述南粤先贤包拯的生平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位封建时代清官的感人形象。《包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较浓郁的文学色彩,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内容简介

     李玮所著的《包拯(南粤先贤)》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融合了学术读物的严整客观,文字精炼。《包拯(南粤先贤)》围绕包拯的生平事迹,收集历史图片,将史籍志书中的记载,以通俗的语言表述出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书籍。
    

目  录
一、十年奉亲行孝
二、千里远赴端州
三、筑堤排沥屯田
四、治瘴开凿七井
五、端砚只征贡数
六、清心堂上题诗
七、创办星岩书院
八、兴建崧台驿站
九、三疏情词剀切
十、传奇不胫而走
十一、诗文传颂百世
十二、精忠享誉千秋
后记
前  言

     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特色鲜明、灿烂多彩、充满生机活力的地域文化,其开发利用已引起社会的重视。对岭南文化丰富内涵的发掘、整理和研究,虽已有《岭南文库》作为成果的载体,但《岭南文库》定位在学术层面,不负有普及职能,且由于编辑方针和体例所限,不能涵盖一些具体而微的岭南文化现象。要将广东建设成为文化大省,必须首先让广大群众对本土文化的内涵有所认识,因此有必要出版一套普及读物来承担这一任务。出版《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的初衷盖出于此。因此,《岭南文化知识书系》可视作《岭南文库》的延伸。
     书系采用通俗读物的形式,选题广泛,覆盖面广,力求文字精炼,图文并茂,寓知识性于可读性之中,使之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知识丛书。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部 2004年8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十年奉亲行孝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人,生于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二月二十五日。天圣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他为官刚正、执法严峻,以断狱英明著称于世。
包拯之父包令仪,字肃之,是当朝进士,当过福建惠安县知县,曾任朝廷虞部员外郎,掌管冶炼、茶、盐的生产;又曾做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县)留守,赠刑部侍郎、太保。包令仪不仅为官清正,而且治家很严。包拯自小除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外,对老子、荀子、孙子等诸子学说也有所研究,因而学识丰富,思想敏锐。他能侃侃而谈,下笔滔滔,而且都论据充分,条理清晰。传统的伦理道德装满了一脑子,凡事都认死理,自小养成倔强的个性,说一不二,相比其父,包拯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包拯受当朝翰林学士刘筠的影响很大。刘筠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咸平进士,仕真宗、仁宗两朝,官至翰林承旨龙图阁直学士。曾参加编撰《图经》及《册府元龟》。其诗与杨亿齐名,均以模仿唐代李商隐为主,内容脱离现实,有形式主义倾向,时称“杨刘”。他还是著名的“西昆体”创始人之一,和杨亿、钱惟演等十七人唱和,结集出版了《西昆酬唱集》。
刘筠为官很有正义感,也很有骨气。宋真宗晚年多病,神智糊涂,让以丁渭为首的一班佞臣专擅弄权,打击排挤为官正派的寇准。而曾经与刘筠一起诗坛酬唱的钱惟演也与弄臣沆瀣一气。天禧四年(1020),一度被罢相的丁渭玩弄权术,又得以恢复相位,更是不可一世,气焰嚣张。他传令让刘筠为他起草复相制,刘筠不愿为虎作伥,断然拒绝。为了免受丁渭的纠缠,他上表坚决请求外任,于次年到庐州当知州。那时包拯二十三岁,对刘筠的为人十分钦佩。
在庐州的莘莘学子之中,刘筠也特别喜欢包拯,给予他很多勉励,教导他要注重实际,力戒空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要寻求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
包拯从中获益甚多。刘筠之所以喜欢包拯,是因为包拯廉洁自好,严格自律,不结党与,直道行事。据《朱子语类·本朝三》记载:“先人曾有杂录册子,记李仲和之祖见居三衢同包孝肃同读书一僧舍,每出入,必经由一富人门,二公未尝往见之。一日,富人俟其过门,邀之坐,二公托以他事,不入。他日复招饭,意廑甚,李欲往,包公正色与语日:‘彼富人也,吾徒异日或守乡郡,今妄与之交,岂不为他日累呼!’竟不往。”包拯尚未为政,便能自律,刘筠自然赞赏。刘筠与包拯意气相投,自然对包拯给予更多的关爱。
天圣五年(1027)正月十二日,包拯到开封府参加进士考试(礼部试),而诏命知贡举(主考官)就是刘筠。历次科考都是以诗赋作为主要的评分标准,宦海沉浮多年的刘筠深刻认识到,人才的选拔是关系到国家盛衰的大事。只有选拔实用型人才,才能真正为国家做实事,因此不能让胸存谋略、讲求治道的人因声律小技而名落孙山。于是他一反常规,以策论为主。这一改变,让不善诗词却精于策论的包拯如鱼得水,考中了甲科一等(前三十名之内)。四月十八日,仁宗皇帝在崇政殿为新科进士授职,甲科进士三十名,前五名授监丞,通判州(相当于今天地级市的副市长);以下二十五名授大理评事,知县。包拯未入前五名,被授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

 包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