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宗教人物 > 八大山人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10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3647537
作者:朱良志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10月 
内容简介

《八大山人研究》是系统研究八大山人的著作。尝试从八大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寻求对其晦涩作品的解读,尤其注意八大作品中所体现的曹洞禅法特点。《八大山人研究》通过发现的大量新资料,对八大山人的家世渊源、生平事迹、交游行实等方面进行考辨,并试图对学界长期争论的疑难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八大山人研究》是作者继《石涛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朱良志,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近年来主要研究中国艺术与中国美学,著有《石涛研究》、《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等。

目  录
引言
上编 思想浅解
第一章 八大山人“善化”思想研究
第二章 论八大山人的“鸟道”观
第三章 八大山人艺术的孤独精神
第四章 论八大山人的“不语禅
第五章 八大山人“无情说法”观研究
第六章 八大艺术中的晋人气质
第七章 八大山人的遗民情感问题
第八章 八大山人的出佛还俗问题
第九章 关于“八大山人”名号的相关问题
第十章 《古梅图》读解兼及山人的“驴”号
第十一章 《瓮颂》试解
第十二章 《个山杂画册》试解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宋玉《对楚王问》云:“故鸟有凤而鱼有鲲,凤皇上击九千里,绝云霓,负苍天,足乱浮云,翱翔乎杳冥之上。夫蕃篱之鹦,岂能与之料天地之高哉?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髻于碣石,暮宿于孟渚。夫尺泽之鲵,岂能与之量江海之大哉?故非独鸟有凤而鱼有鲲也,士亦有之。”①昆仑,传说中黄帝所居之神山。孟渚,传说中的虚无缥缈之所。司马相如《子虚赋》中亡有公所居地也名孟渚,古人有所谓“我本渔樵孟渚野”的说法。八大引宋玉之典,却反其意,他画的不是大鲲鱼,而是“尺泽之鲵”,是小鱼,但就是这条小鱼,却要超过《庄子》中图南而飞九万里的大鹏,正如司马相如所说的,无非在于“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②。八大《鱼石图》说大说小,其实在于无大无小,都在化中,都有自在之性。
儒道两家哲学讲变化,宇宙变动不居,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易传》就是一部讲变易的书。《庄子》中的“藏舟于壑”的故事③,所陈述的就是他的变化观。如郭象所说:“夫无力之力,莫大于变化者也。”宇宙不主故常,才生即灭,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转眼就是过去,片刻即为旧有,变化是无稍暂息的。八大的善化思想更多地受到禅宗影响,而不是儒道变化观。
因为八大的立足点并不在表现变动不居的宇宙,而是通过世界的变动,表现他“世界即幻象”的思想。他的“善化”,不是陈说世界变动中的节奏,表现流动中的现实,而是通过“善化”来显露: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不可把握的。空间不真实,所以,他将空间存在放到时间节奏上来表现,这并不意味时间秩序是真实的。正如《金刚经》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其实在八大这里一切时空的秩序都“不可得”。
如上举八大有“善化”题识的《鱼鸟图卷》,中间的那条大鱼凌空而飞,而那两只鸟儿却幽幽地栖息在枯石上。世界是如此“善化”,运动是如此被改写,节奏是如此被破坏,一切习以为常的存在方式是这样被虚化。


 八大山人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