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有民享: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民有民享: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7703037
作者:尼古拉斯·拉迪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系列出版物之一,由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亚洲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R. Lardy)著。本书对中国经济改革中市场和私营经济的作用展开研究,内容详实,观点明确,对了解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和演进颇有帮助。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拉迪(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他于2003年3月离开布鲁金斯学会,加入彼得森研究所,在布鲁金斯学会期间,从1995年至2003年一直是外交政策研究计划高级研究员,2001年曾担任该项目临时负责人。他是亚洲问题专家,对中国经济尤为了解。
目  录
目录
序言引言
第1章  国家与市场资本主义之争
1. 产品市场2. 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3. 竞争4. 经济规划的角色演变
第2章  国企改革之路
1. “抓大放小”2. 国资委诞生3. 胡温改革实现了吗?
第3章  私营企业崛起
1. 所有制结构变迁2. 私营企业创造的就业与出口机会3. 私营部门崛起的原因
第4章  推进改革议程
1. 国有企业拖慢经济增长2. 服务业面临的机遇3. 金融部门改革4. 中国政府实际影响力分析5. 关于市场角色的辩论
附录A  衡量私营部门贷款的其他方法
附录B  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贷款成本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自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改革启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在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将如此之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维持如此之久。2013年,中国的经济水平比1978年实际增长25倍。中国GDP占全球GDP的百分比也因此增长了3倍有余,从不足3%攀升至12%。在此时期,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越了6个发达工业国家,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放弃了毛泽东时代追求的自给自足式贸易与投资政策,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经济体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接收国。当然,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上述指标的人均数据排名相对较后。尽管如此,中国的人均收入排名仍然有所上升。1980年,世界银行有关报告将中国及其他30个左右最贫穷的国家一起,列为低收入经济体。2013年,中国被调整为中高收入经济体,人均收入位于55个低收入和中低收入经济体之上。 本书致力于对中国经济改革中市场和私营经济的作用展开研究,提出了三项主要论题。其一,中国在1978年后经济迅速增长,主要原因为市场力量在资源分配中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一种新近形成但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在于政府采用特有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避免依赖市场,而是倾向于保留对国有企业的直接所有权,中国有时称之为“掌握经济制高点”,并且通过国有银行系统的资产分配,有力地间接控制其余的经济活动。然而,本书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力量,而非政府采取的经济模式。其二,研究发现,“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其任期内(2003-2013年)显著提升了国有企业的作用和地位”这一广为流传的观点,其实鲜有资料支持。其三,本书研究认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有可能主要源自市场,而非国家。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代表的新任领导层很有可能延续2013年秋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议,继续强化市场作用。既得利益方可能试图阻碍这一趋势。然而,目前看来,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不太可能像其前任那样在经济的根本改革问题上步履维艰,转而尝试通过工业政策带动经济增长这样更依赖国有企业的模式。尽管如此,如果想要增强市场的作用,使得中国获得高于全球平均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且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需要加大政府职能的调整力度,尤其是调整政府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 本书的中心论点是,始于19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使得中国经济从国家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其中,私营企业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也是创造就业岗位的唯一来源以及中国日益成为重要的全球贸易国的主要推动因素。本书研究认为,胡温时期国有企业占据主导的论点缺乏依据,因为当时私营企业仍在不断替代国有企业。不过,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政府有必要解除其对国有企业受保护领域的控制,以促进竞争、完成定价改革,尤其是改革能源和资本的价格,因为目前对二者价格的保护阻碍了整个经济过程的资源有效配置。

 民有民享:中国私营经济的崛起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