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纬—宋明理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中国文化经纬—宋明理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6845458
作者:尹协理 著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编辑推荐

本书由著名的中国文化书院组织编写,内容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和层级,涉及文学、历史、艺术、科学、民俗等多个领域,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用较少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对中国精神和中国风格有较为深切的感受。

丛书的作者均为国内知名专家,有的是学界泰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们的思想视野、学术底蕴和大家手笔,保证了丛书的学术品质和精神品格。

 
内容简介
 

《宋明理学》讲了宋明理学历来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各种专题性的研究以及通论性的撰述,甚是繁富。一般来说,学术的研究犹如科学的进步,后人站在前人的肩上,不论材料的考订,还是名理的辨析,当是一代胜过一代。然而,不同学科的研究自有其特殊性,不可一概而论。


作者简介

尹协理,男,曾任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兼职教授;山西省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太原市万柏林区人大代表等。著有《王通论》,1990年获山西省首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白话列子》;《傅山年谱》等。

目  录
总序
第一章 宋明理学的形成
一、隋唐经济制度的变革
二、隋唐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隋唐意识形态的变革
四、理学的形成
第二章 理学程朱派的基本理论
一、宇宙生成论
二、人性论
三、教育论
四、道德修养论
五、治国论
第三章 理学陆王派的不同观点
一、心即理
前  言
总序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陈寅恪先生在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下册的《审查报告》中说:“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 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不能居最高之地位,且亦终归于歇绝者。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
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今天读陈先生的话,感慨良多。先生所言之义:佛教传入中国,其教义与中国思想观念制度无一不相冲突。然印度佛教在近千年的传播过程中不断调适, 亦经国人改造接受, 终成中国之佛教。这足以告知我们外来思想与中国本土思想能够融合、始相反终相成之原因,在于“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当下中
国文化必须“返本开新”。如有其例外者,则是“忠实输入不改本来面目者,若玄奘唯识之学,虽震荡一时之人心,而卒归于消沈歇绝”。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致良知

既然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那么道德修养也就不需要程朱派所说的那么复杂,格物致知即可简单地归结为除去蔽障,明心中之理。陆王派的观点正是如此。

(一)简易工夫

朱熹的格物致知,要求在读书、议论古今人物、应接事物以至研究一草一木中穷究事物之理,以便豁然贯通,与心中之理相证合。但心中之理只是天地之性,它如何与一草一木之理相证合呢?朱熹在这个问题上难以说清楚。王守仁批评说:“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这一批评的最后一句抓住了朱熹格物致知论的漏洞。
陆九渊反对“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的修养方法,引《易·系辞》的话说:“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之理得矣。”提出了修养工夫应遵循简易的原则。他提出,由于心即理,理不在心外,因此格物致知、穷理尽性的大段工夫,完全可以用明心见性的简易方法来代替,其具体方法主要是存心、复心和养心,就是对本来自明的本心要保存,对尚被私欲障蔽的本心要恢复,对已经恢复的本心要涵养。
他说:“古人教人,不过存心、养心、求放心。……此乃为学之门,进德之地。”他的学生毛刚伯说:“先生之讲学也,先欲复本心以为主宰,既得本心,从此涵养,使日充月明。”关于存心,他说:“孟子曰:‘存其心。’某旧尝以‘存’名斋。……只‘存’一字,自可使人明得此理。此理本天所以与我,非由外铄。”关于复心,他提出了知非、去私、破邪说、改过、剥落五个内容。他说:“知非则本心即复。”“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后随起来,又剥落,又清明,须是剥落得净尽方是。”他认为复心是关键,必须要有“冲破罗网,焚烧荆棘”的精神。本心一旦恢复,便“涣然冰释,怡然理顺”c,“一是即皆是,一明即皆明”,“一正则百正”。关于养心,他提出了收
敛精神、宣气爽心、寡欲去欲等要点。

 中国文化经纬—宋明理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