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教育与发展心理学 > 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 版 次:1
  • 页 数:325
  • 字 数:218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7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071442
作者:李献林,张淑清 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7月 
内容简介
我国有13亿人口,其中8亿在农村,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2%,这是一个基本国情。中国要全面实现小康,全面实现现代化,农民的小康、农村的现代化至关重要。我国有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7亿,其中农村学生1.4亿,农村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2%。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关系到8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就没有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确立。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呈下降趋势,回流学生增加。但是,新形势下因学习困难带来的辍学现象却有增无减。
  教育要时刻关注每个个体,始终关注每个个体,让学生成功学习,成功做事,成功成才,成功创业,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本书从感知觉特点、记忆特点、思维特点、注意特点等学困生心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论述,体现了当前学术界对学困生问题研究的*成果。本书不但适用于一线教师和家长,对从事此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也会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李献林,男,1963年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河北曲周县人。现任曲周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局长、中国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曲周教育改革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农村素质教育理论和全程成功教育的实践研究,有关“三三三”人才培
目  录
序言
第一章 学困生概述
 第一节 “学困生”的界定
 第二节 学困生研究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学困生的实证研究及矫正模式 
 第四节 学困生的成因
 第五节 研究学困生教育问题的意义
第二章 学困生的感知觉特点与教育
 第一节 感知觉概述
 第二节 感知觉的规律
 第三节 学困生的感知觉特点与教育
第三章 学困生的记忆特点与教育
 第一节 记忆概述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规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学困生概述
 第一节 “学困生”的界定
  一、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概念
  (三)着眼于学习困难所造成的结果的概念
  学校教育工作者和教育研究者较多地从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区分他们的不同类别,于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形成了一些与上述概念不同的外延较广的称谓。
  1 学业不良学生
  这是苏联教育界常用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学业不良的确定与评价和参照标准有关。根据不同的标准,学业不良可以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三个类型。以一个特定群体的平均学业成绩作为参照标准,明显低于平均水平的即为相对学业不良。按照这种方法,每一所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可以区分出比例大致相同的学业不良的学生。以规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达不到教学目标者即为绝对学业不良。在我国以及一些在教育体制上实行集权制的国家里,人们常常以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作为衡量的标准。这时,办学水平不同的学校之间学业不良学生的人数有很大的差异。当我们以学生个人的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时,如果学生的实际学业成绩明显低于从他的能力来看应能达到的水平,也可视为学业不良,这种现象一般称之为成绩不足,又称为低成就或个人学业不良。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使用学业不良学生这一概念取的是第二种类型,即指在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实际学习水平(通常由多项学习成绩反映出来)明显低于预期标准的学生。这一标准主要是指被社会所认可的关于某一学科知识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
  ……

 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