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胜PPP:融资与建造的全域解析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商法 > 完胜PPP:融资与建造的全域解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9702199
作者:黄华珍等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编辑推荐

  金融、工程、法律、税务领域

  PPP实践者联袂打造的PPP全域解析手册;一书通识PPP融资与建造要领。

 
内容简介

  为了解决地方政府债务赤字过重的问题,同时提高基础设施与公共产品供给数量、质量与效率,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PPP模式近来受到我国政府的力推。在国外PPP已经成为政府投资固定资产项目的主流途径。根据业内专家推测,未来我国政府投资的中大型建设项目都会采取PPP模式建设,PPP是未来建筑市场的发展方向。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信托、保险、基金行业介入PPP融资的方式与要点,作者以丰富的法律从业经验为基础,严谨探讨了PPP业务的法律原理,为PPP法律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工作方案。

作者简介

  黄华珍

  法学博士研究生,北京鑫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PPP专家库法律组专家,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法律专家库特邀专家,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专家讲师。曾供职于中国建筑股份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法律合规和风控部门。长期从事投资并购法律业务,具有丰富的基础设施和地产投资、保险投资法律服务经验,先后为多家大型建筑企业和金融企业提供PPP项目法律服务。在《建筑经济》《保险研究》《中国保险资管》《中国公证》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指南》一书。

目  录
一、本书其他撰稿人简介1
二、本书撰写分工2
前言1
第一编何为PPP
第一章PPP基础理论
第一节PPP的定义
一、国内代表性定义
(一)法律法规层面
(二)学理层面
二、国外代表性定义
三、PPP的实质
第二节PPP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一、PPP与特许经营
(一)特许经营的含义
媒体评论
PPP模式是基建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融资模式的创新。本书详细阐述了银行、信托、保险、基金行业介入PPP融资的方式与要点,可作为保险资管从业人员了解PPP模式的参考读物。
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国力
本书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一般原则与特殊现实相结合,法律框架与政策机制相配合,剖析了PPP的本质、操作程序、风险防控措施与合同体系,内容贯穿PPP融资、建造、税务处理、投后管理等各环节,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法学院院长龙卫球
本书是目前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全面阐释PPP融资与建造的书籍。全书由法律、工程、金融、税务专家合力打造,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引性,是PPP从业人员值得拥有的操作手册。
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PPP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吕汉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近一年来,"PPP"这个词成为工程界、金融界、法律界、咨询界热议的话题。自国发2014年43号文禁止地方融资平台为地方政府"输血"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便悄然发生重大变革,中央多次强调要通过PPP方式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融资问题。一时间,不少在建工程拟转为PPP模式,而新建项目则多以PPP模式操作。
  然而,与政府"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施工单位、金融机构等社会资本最初呈现出"冷"的反应。此前不少施工单位折戟BOT等"垫资"项目,因此业内绝大多数企业严格控制该类项目。金融机构普遍认为PPP项目风险过大,一度持观望态度。2015年,有专家调研后总结认为中国PPP政府"热"、民间"冷",国企"热"、民企"冷",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热"、东部发达地区"冷",精辟地描述了当时PPP的实施状况。
  然而,随着中央密集出台一系列鼓励PPP的政策性文件和逐步完善规范PPP操作的文件,不断释放肯定性信号,各市场主体从最初的怀疑、观望,逐渐走向尝试、探索。从2015年年底开始,部分PPP项目开始落地,有专家预测2016年下半年将迎来一个PPP项目落地高峰。
  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诞生地--英国和其他国家,PPP模式都遭受着各种质疑和非议。有外国专家甚至极端地认为,PPP所能带来的好处已被其具有的坏处完全抵销。在中国,PPP最令人质疑的是地方政府的"信用"问题,不少从业人员担心在PPP项目长达几十年的合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因换届等原因不信守合约。笔者认为,在基础设施建筑史上,没有一种模式是完美的,早期由私人资本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模式以及后来完全由政府部门提供服务的模式均广受诟病。PPP模式未必是最好的基础设施供给模式,但是却是目前中国最急需的模式。
  与一个缺乏硬约束的财政体制所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相比,PPP"高成本"的弊端显得不足为道。举凡在分权的政治体制下实施财政预算制的现代国家,大都面临着扩大基础设施供给与缩小财政赤字的矛盾,而PPP模式能起到政府"出表"的作用。在我国,PPP模式将投资、建设、运营一揽子打包给社会资本方,还能解决工程建设质量低下的顽疾,因为社会资本方为了提高项目收益率,通常会提高建设质量以减少返工风险,降低运营成本。
  当然,PPP模式实践过程会遭遇很多困难与障碍,如各参与主体经验不足、政府信用风险等,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法律障碍。目前所有规范PPP的政策性文件尚未上升至法律层面,相关部门制定的文件又存在诸多冲突,而且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矛盾和冲突。尽管有关部门在牵头制定PPP法,然而现行《招标投标法》《政府采购法》两大法本身的冲突难以通过PPP单行法的立法得到解决。PPP法制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尤其是规范"资源配置"和"采购"环节的法律法规亟待统一协调,中国式PPP任重道远!
书摘插画
插图

 完胜PPP:融资与建造的全域解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