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天下经典)(为了告别的聚会——我从没想要爱,却还深爱着的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聚会》(天下经典)(为了告别的聚会——我从没想要爱,却还深爱着的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0242312
  • 丛书名:天下经典
作者:[爱尔兰]安·恩莱特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编辑推荐

1. 2007年,安·恩莱特凭借《聚会》,击败大名鼎鼎的麦克尤恩获得布克奖。布克奖是公认的当代英语小说界的王者之奖,以极具“阅读趣味”著称,获奖者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后备军。

2. 安·恩莱特,一个天才的写作者,叶芝、乔伊斯、贝克特之后爱尔兰的文学代表。

3. 恩莱特的《聚会》继承了爱尔兰文学的传统,布克奖评委感叹“被作品震撼”,你会被那些阴郁、柔情、感人的句子击中,不止一次。

4. 不羁的智慧,野性的诙谐,婉转的曲折,无形的慰藉:恩莱特的小说看似暗无天日,其实却处处折射着耀跟的光芒。

——《纽约时报书评》

5. 新锐译者夏欣茁全新翻译,倾情作序,精准传递原作神髓。

 

当你走进安·恩莱特的文字迷宫时,会有一种自觉脆弱的恐惧感,仿佛自己所有的感官神经都被裸露在外,被故事中人物的每一种情绪的变化所牵动。初次阅读的时候,有些情节会让你感到突兀和困惑,但是当你读到*后一页的时候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本书译者  夏欣茁    
内容简介

都柏林人的形形色色故事中,《聚会》大概是让人心碎无比的一个。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爱尔兰,海格迪家族有12个兄弟姐妹,为了参加沉海自杀的兄弟黎安的葬礼,重新聚在了一起。

女主人公薇罗妮卡深爱着哥哥黎安,由于哥哥的去世,她开始抽丝剥茧般的揭开整个家族的伤疤:童年的一切不幸,父母和子女间的爱与伤害,被侵害的哥哥的叛逆,祖辈间的恩怨情仇,忧郁的爱情,沸腾的愤怒…… 

这不只是一个发生在爱尔兰的家族史诗,也有在每个人心中都能找到的共鸣。阅读时仿佛所有的感官神经都裸露在外,牵动着情绪,令人欲罢不能、欲语还休。

作者简介

安·恩莱特(Anne Enright,1962—),爱尔兰作家,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出生于都柏林,获都柏林圣三一大学英文和哲学学位。师从安吉拉·卡特和马尔科姆·布拉德伯里,并获得了硕士学位。

恩莱特曾任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人和导演,业余写作。1993年后开始全职写作生涯,被称为爱尔兰ZUI有前途的作家之一。1991年获爱尔兰鲁尼奖,2001年获安可奖,2007年凭长篇小说《聚会》荣获布克奖,2008年、2015年两次获爱尔兰年度小说奖。

恩莱特的创作主题涉及家庭关系、爱情和性、爱尔兰历史和及其时代精神,代表作有《聚会》《便携式处女》《父亲的假发》《林奇的欢愉》《孕育随笔》等。

夏欣茁(1977—)

翻译硕士,留学英国,现居加拿大,加拿大翻译协会认证翻译。自2003年以来,先后出版了八本独立译著,跨越从儿童文学到布克奖获奖作品、从通俗小说到历史著作、从教育心理学到电影研究的多种文学体裁。

目  录
目录
译 序 / 001
第一章 / 001
第二章 / 003
第三章 / 013
第四章 / 023
第五章 / 030
第六章 / 037
第七章 / 042
第八章 / 046
第九章 / 052
第十章 / 056
第十一章 / 067
第十二章 / 073
前  言
译 序
夏欣茁

作为当代英语小说界的ZUI重要奖项,二〇〇七年的英国布克奖颁给了在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爱尔兰女作家安·恩莱特。
《聚会》是恩莱特的第四部小说,也是自二〇〇五年约翰·班维尔之后又一位获奖的爱尔兰作家。这部小说论主题并不新奇,因为悲惨的童年故事在文学世界里屡见不鲜;论情节也算不上起伏跌宕,绝不是那种会让你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类型。这样说来,恩莱特是凭借什么杰出的品质而成为二〇〇七年布克奖的黑马的呢?
媒体评论
《聚会》勇敢地直面了一个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大家族。透过女主人公阴郁的口吻揭示了其家族的紊乱、婚姻的失败和至爱兄长的自杀共同酿成的她对自己人生的绝望。这是一部令人激动、叫人不安,间或还带着愤怒的作品。但这并不会妨碍到读者对这部家族史诗的欣赏和享受。  ——布克奖评委会
过人的智慧搭配上天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成就了这部杰出的作品。——《卫报》
不羁的智慧,野性的诙谐,婉转的曲折,无形的慰藉:恩莱特的小说看似暗无天日,其实却处处折射着耀跟的光芒。  ——《纽约时报书评》
恩莱特选择了爱尔兰文学中的经典主题,由此演绎出了一部精彩、典雅和淋漓尽致的小说。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对自己扭曲的家族所作出的充满感情的回忆。作者凭借自己准确和客观的认知让原本平凡的主题绽放出了新意……恩莱特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驾驭能力和无懈可击的洞察力。  ——《洛杉矶时报》
当故事的女主人公薇罗尼卡回忆起往事以及与哥哥黎安的亲情时,恩莱特轻而易举地跳出了多愁善感的窠臼。恩菜特用毫不隐讳的笔触讲述了一个爱尔兰大家庭外表之下暗藏着的汹涌的愤怒和悲剧性的亲情。  ——《出版者周刊》
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令安·恩莱特成为了一名卓越的语言大师。  ——《观察家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章

有时候,我会忘记母亲的相貌。即便是看过了照片,转头却还是没了印象。甚至每逢周日的午后,无论我和她如何地享受欢聚的时光,一旦分开之后,她竟又好像风吹过一般,没有在我心里留下任何的痕迹。
“再见,我亲爱的女儿……”话音还未落,她的面容就已经在我的记忆里模糊起来。接着,她会向我仰起苍老而柔软的脸颊,等待接受我的亲吻。每每想起母亲,我都会感到一种愤怒,恨她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从我的记忆里消失,无论我多么努力地回想,也只能记起一个背影。如果不是她总穿着同一件外套的话,我哪怕和她在街上相遇,也不会认出她来。纵使有一天她犯下了什么罪行,也绝不会有目击者存在,因为她就是遗忘。
“我的钱包呢?”记得小时候她总是在找钱包——要不就是她的钥匙,或者是眼镜。“有人见到我的钱包了吗?”她从走廊找到客厅,进了厨房再折回来,在这一刻,她几乎是真实的。我们即便是盯着别处不去看她,她的忙乱也如芒刺在背,勾起我们心中一种集体的愧疚,因为只要我们的视线环顾一下四周,总能发现她钱包的所在,那个棕色的鼓鼓的东西,在一个醒目得不能再醒目的位置上。
为她找到钱包的人总是碧雅,好在还有这个视而能见的孩子——一向寡言少语的碧雅——出来替她解围。妈妈会对她说:“谢谢你,亲爱的。”公平地说,像母亲这样模糊的一个人,也许她连自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也不清楚。倘若要她从一张有众多女孩子的老照片当中找到自己,恐怕也会分辨不出来吧!况且,在几个女儿当中,我长得最像她的母亲——我的外婆艾达。这一定让妈妈更加分不清楚谁是谁吧?

在我获知黎安死讯的那一天,她在开门看到我的时候对我说:“哦,你好。”
“你好,亲爱的。”如果看到的不是我而是只猫,她多半也会这样问候。
“进来,快进来。”可是她又挡在门口,丝毫没有让路的意思。
她当然知道我是谁,只不过一时间忘记了我的名字。看着她左顾右盼的眼神,我就知道她正在用排除法检索熟人的名单。“妈妈,你好。”我给了她一个提示,然后从她的身边挤了进去。

 《聚会》(天下经典)(为了告别的聚会——我从没想要爱,却还深爱着的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