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移动域框架语义分析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汉语移动域框架语义分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6月01日
  • 开 本:20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33196
作者:周领顺 著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编辑推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之地,为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山川形胜,人文氤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绵亘至今。扬州大学是淮扬文化区域**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整合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的精干力量,对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进行综合研究,阐扬其独特蕴涵并寻找其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变革相结合的生长点,以求对地方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以区域名称命名的《淮扬文化研究文库》,是扬州大学“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历史文化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文库”汇集了扬州大学众多学者的智慧和学识,是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型文化工程。“文库”的出版,将对当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科学发展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内容简介

  《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丛书·淮扬文化研究文库:汉语移动域框架语义分析》是以框架语义学(Frame Semantics)为理论基础,以框架语义学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框架网络(Frame Net/FN)为重要参考,以框架语义分析方法为研究手段,以汉语移动域为研究范围,以构建汉语框架网络语义知识库(Chinese Frame Net/CFN)、服务中文信息处理为目标的应用性基础研究,是从事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语法学、认知语言学、英汉语言对比和移动动词(位移动词)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和专业研究者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周领顺,1963年生,河南舞阳人,博士。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点学科带头人、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理事等。主要从事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和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外语教学》、《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语研究》、《上海翻译》等几乎全部外语类主要学术期刊发表语言、翻译研究论文多篇,出版《散文英译过程》、《译者行为评价:框架》、《译者行为评价:专题》等著作多部。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和江苏省社科基金三项课题的研究。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一)(框架)语义研究和中文信息处理应用目标
(二)语义框架和框架语义分析方法
(三)框架、词元、元素处理原则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范围
(五)语料、考察工具、符号
(六)本章小结

第二章 框架语义学理论背景与框架网络实践
(一)框架语义学理论背景
(二)FrameNet与其他语种框架网络
(三)FN的应用价值和存在问题
(四)框架语义学句法-语义关系分析的细化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框架又反过来对词元的组合特征,亦即句法一语义特征作出解释。从纯语义分析的角度来说,定语可以看做下一层次表述的谓项,例如“那顶漂亮的帽子很贵”,语义结构是:[那顶帽子(那顶帽子很漂亮)很贵];“小王的帽子很贵”的语义结构是[“那顶帽子(那顶帽子是小王的)很贵”]。赵元任(1979:147)把这类定语称为“逻辑谓语”。因此,作为框架语义结构的结构中心的词元,句法上既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它们能够激活不同层次的框架语义结构。FN系统的框架语义分析,词元有动词,有形容词,也有名词。主要着眼于信息提取、情报检索、自动文摘等应用目的的CFN,在现阶段的研究中,首先致力于小句以上层次语义结构的分析,因此CFN分析的词元都是动词性的。移动域的词元主要由移动动词的各个“义项”来充当。本章在概述移动动词词元的性质和范围类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移动域词元的类别和特点。
  (一)国内外移动动词研究
  1.国内外移动动词研究的特点
  移动动词是根据[+移动]的语义特征划分出来的一类动词,或表现移动主体位置的移动(如“跑、走、跳、逃、漂”),或表现移动客体位置的移动(如“放置、装填、清除”),或表现移动主体伴随移动客体移动时产生的位置移动(如“搬运、搀扶、带领”)。
  20世纪50年代,汉语学界和国外英语学界几乎同时开始了对移动动词的研究。汉语学界较早涉及这类动词的有王还(1957)、范方莲(1963)等,此后到了1980年,才由邢公畹(1993)正式提出“位置移动”语义特征的动词,也就是在80年代才有了“位移动词”(“移动动词”)这个名称。①从50年代到80年代,其间的有关研究比较零星,真正的系统研究当属齐沪扬(1995;1996;1998a;1998b;1999;2000)在90年代撰写的系列研究论文和著作。齐沪扬针对这类动词的典型特征,集中研究了现代汉语的空间问题。
  ……


 汉语移动域框架语义分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