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峡谷探索之旅--领悟世界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童书 > 11-14岁 > 大峡谷探索之旅--领悟世界之最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3462444
  • 丛书名:大峡谷探索之旅
作者:杨逸畴 著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大峡谷探索之旅》中的一本,是我国著名地理地貌学家杨逸畴老师多年进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的手记。从1973年开始,作者先后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进行科学考察,一组组黑白照片变成一组组彩色照片,作者也从壮年步入老年。他一次次穿行在莽莽原始丛林中,闯蚂蝗山,过溜索,还有摇摇晃晃的藤网桥、独木桥,他目睹过雪崩,亲身经历过泥石流......他是世界**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又有谁能想到他有高山反应,每次进峡谷都像死里逃生。
  本书更像是作者一生科学工作的的记录,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大峡谷的环境、地貌演化、生活在墨脱地区的人们,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老一辈科学家的工作、科学研究的艰辛,学习科学探索精神。
  ★《大峡谷探索之旅丛书》是科学家徒步穿越世界**大峡谷,亲临险境的真实手记。它生动再现了当年艰辛的穿越历程,揭示了科学探险考察中的风风雨雨和酸甜苦辣,是一套科学探险考察的佳作。希望我国广大青少年学习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探险精神,多接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认识自我,这是人和自然相知相依的规律,更是成长为自然科学家的必然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
  ★1998年,中国科学家圆满地完成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世界**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壮举,实现了科学家多年的宏愿。这一重大科学探险活动,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共同评为1998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第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骄傲。15年后的今天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历史仍然收获颇多。
  --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董锁成
 
内容简介
  本书图文并茂,极富情趣,展现了作者多次在雅鲁藏布大峡谷考察的经历。全书分三部分,每部分由数个短篇组成,第一部分主要讲作者在大峡谷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如雪崩惊魂、泥石流包围中死里逃生、惊心动魄捉毒蛇......第二部分,作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介绍了大峡谷的资源与环境,如常青温泉、大峡谷地表岩石——板块碰撞留下的痕迹、峡谷中游谷地沙漠化严重......最后一部分为大峡谷文化篇,介绍了大峡谷地区人们的生活及民族风俗等。
作者简介
  杨逸畴,1935年生,江苏省武进人,水资源专家,地理地貌学家,科学探险家。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荣获中国科学院野外先进工作者奖、中国科学院竺可桢野外工作者奖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称号。
  杨逸畴先后二十余次上青藏高原,八次深入雅鲁藏布大峡谷,五次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进行科学考察探险,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主要论证和发现者。他先后出版科学论著二十余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科普文章百余篇,在青藏高原地貌科学研究、高原与大峡谷地貌的形成和沙漠环境演变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关于青藏高原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陈嘉庚地球科学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其科普著作《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沙漠寻踪》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目  录
考察在大峡谷
我的"天敌"--高山反应
目睹死亡的历险
峡谷入口遭遇狗熊
雪崩惊魂
在泥石流包围中死里逃生
离不开酒的门巴老乡
险过溜索
惊心动魄捉毒蛇
闯蚂蝗山
采木瓜遇荨麻
遭遇马蜂
吊索桥
米堆冰川考察访米堆小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惊心动魄捉毒蛇
  1983年夏季考察,我们科学考察队生物组一行六人,先从波密的古乡到加热萨,又从帕隆到冈郎,两次深入到雅鲁藏布江大峡弯内进行考察。来到古乡,杂乱无章的巨石从山谷一直堆积到帕隆藏布江边,历史上有名的古乡泥石流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当时泥石流堵塞江道,致使这段河流形成了一个湖湾,湖中被淹的树木,如今都变成了一根根木桩,从木桩所占的直径和宽度可知,当年这里曾经是一片原始森林。
  去大峡谷内的加热萨必须从这里渡过帕隆藏布江。科学考察队员和当地民工共二十余人上了一只由两根直径一米多粗、十余米长、中间被凿空的大原木组成的简易木船,也可以说是两条并列的原始独木舟。船刚划出不久就搁浅了,大家跳到冰冷的河水中去推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船推到深水处。当船划到水深有十几米的江心时,漩涡一个接着一个地卷过来,河中一根根木桩擦船而过,险情迭起。每个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在船工的努力下总算顺利渡过了帕隆藏布江。晚上就在山坡的原始密林中宿营。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翻随拉山口,到了山顶,云雾弥漫,细雨濛濛,队员们浑身上下都湿透了。科学考察队员一路工作,忘却了时间,在通过一条巨大的山谷冰川之后,天色已晚,大家只好就地在一片沼泽草地上搭起了帐篷。从傍晚开始,大雨就一直下个不停。第三天考察队员们只好冒雨边工作边前进,到达雅鲁藏布江边的加热萨时,天气好转,阳光一下又非常灼人,但是大家还是感到高兴极了,一是因为身上的衣服可以很快烤干,二是因为这正是两栖、爬行动物出来活动的好时机。队员们抓紧时机,顶着烈日直下雅鲁藏布江谷底工作。这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使科学工作者着了迷。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采集真菌、锈菌、动物和植物的样品,晚上回来后,每每制作标本直到深夜。当从帕隆藏布进入大峡弯顶端考察时,我们在沿路岩壁上看到众多体大肥壮的蛤蚧在晒太阳,据说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沿路密密的草丛中蛇特别多,就连当地的民工也不愿意在前面走路。专门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李胜全义不容辞地走在前面,这是要有勇气和献身精神的。他手里拿着一根竹竿"打草惊蛇",但就在这处处危险的打打拨拨中,却得到了巨大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大峡谷拐弯顶端帕隆藏布江汇入大峡谷的扎曲,仅走了一百多米的一段距离,他竟捉到了五条蛇,其中有三条是毒蛇。蛇在这里分布密度之高为高原地区所罕见。我们亲眼见到,在江边的大树上缠绕着碗口粗的大蟒蛇,蛇身足足有丈余长。当我们走过时惊动了它。它从高处直摔入下面的江中,轰然作响,水花溅起老高,煞是吓人!大家到达大峡弯顶端一块较平坦的叫冈郎的台地上,正准备在山坡较缓处扎营住宿时,突然听到一声惊叫:"蛇!蛇!"原来从帐篷边上又爬过来一条蛇。小李闻声跑来,随手用钳子迅速将蛇提了起来装入布口袋里,干净利落。闻声赶来看热闹的当地老乡简直看呆了。这条蛇棕里带绿,长142厘米(尾长27厘米),经鉴定它是我国首次发现的锦蛇属的一个新品种,于是将之定名为南迦巴瓦峰锦蛇(简称南峰锦蛇)。这条蛇的标本现在存放在四川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标本馆里。这种蛇原来只见于南亚的拉达克、克什米尔到锡金及阿萨姆等地,现在竟在南迦巴瓦峰北坡地区发现,我们推测,它们也是随着水汽通道进来的吧!这是一种新的地理分布,对于这里自然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峡谷探索之旅--领悟世界之最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