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小说典藏·风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潘军小说典藏·风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2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9659770
作者:潘军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1月 
内容简介
潘军*的《风(精)/潘军小说典藏》为一部当代原创长篇小说,主要写作家“我”小时候经常听家里长辈谈起传说中智勇双全的郑海,长大后决定写一本关于郑海的长篇小说。“我”到郑海的老家罐子窑实地考察,走访了传说中与郑海有关的叶家后人,随着对罐子窑所有与郑海有关的人的追踪了解,才渐渐了解郑海的原型是罐子窑一个与叶家二少爷有过两面之缘的船员,因大风救过叶家两位少爷的命。他成了叶家的英雄,也成了罐子窑的英雄,之后郑海就离开了罐子窑,后来关于他的许多传说都是基于大家的美好想象,因为谁也没有再见过他,他也没有再回来过,像风一样来了又走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长水故道边上有个地方名字极古怪,叫罐子窑。
何时有了这地方,县志无有记载。显然它是以制作陶器而得其名的,几乎户户都出操这门手艺的人。其实也并非只做罐子,碗、钵、油坛、夜壶都有。所以为何偏偏要称为罐子窑,至今无法查考。
制陶是极有趣味的活儿。从坡上挖取黏土,倒入池里化浆;滤浆沉淀的即为细泥。手艺人把泥搬回作坊里堆着,用时抠下一团,置于形同肉案的泥凳上揉,像揉面一样,不粘手为熟。再把熟泥团安放车上— —车也是用泥拍打成的,模样、大小和倒扣过来的澡盆差不多,中心有轴。车面上还有一只由碎碗底嵌进去的“脐”。做活时,手艺人用搅车棍插入这脐,朝顺时针方向猛力搅动,车便飞快旋转起来。于是手艺人凭借这惯性,双手从泥团中拉拽出一件件的陶器。
成型后,还要用油亮的枣木板周身“熨”一遍,再拿棉线锯其根部,就可以取下送到外面去晾。待八成干逐一上釉,之后便可码到窑里起火烧冶。行话称进窑的叫坯,出窑的叫货。
这种窑,不同于一般的砖瓦窑或炭窑。它是长形的,有七八丈长,卧龙似的倚坡匍匐着。高的一端是窑头,低的则为窑尾。窑膛内设有七级台阶,叫“七档”(坯就码在这些档上)。窑的两侧相对开着五十四只“眼”和十个小窑门,供塞柴、蹲窑用(烧时,窑门须用泥堵死)。然而这么一条窑,仅三个人伺候。
在窑尾烧的叫烧小火的。烧左侧的叫烧大眼的,烧右侧的称作烧小眼。其实“眼”无所谓大小,之所以要这么称呼旨在突出大师傅的权威性。他主宰着窑的命运。窑是一档一档地由尾往头烧。一窑的货色如何,全仰仗大师傅的本事。大师傅并不是用手烧窑,而是用眼——看火。这看火的名堂是极为玄乎的,你无法说清楚。
县城与罐子窑距离三十六华里,但不通车。那年的秋天,我为民间的一个浪漫的传说所诱惑,第一次来到这地方。我记得我是下午动身的,骑着一辆很旧很脏的单车。其时秋已深了,太阳非常软,落叶纷飞。路很不好走。前一天的雨把路面泡得稀烂,再让太阳一晒,就全是疙疙瘩瘩的。我好像是骑在一匹没有备鞍的马上。不久我看到了一棵大枫树,它的寿命至少有一百年,依旧根深叶茂——那叶子完全红了,像凝固了的血一样有厚度有分量。接着我产生了一个极其恐怖的幻觉:我仿佛看见了许多串刚被剁下来的手掌挂在一只青筋暴跳汗毛林立的大胳膊上。我下了车。这儿是一个只有七八户人家的小村子。大枫树下面摆着一个简陋的茶摊。茶具一律是陶的,又一律上着酱油似的釉子。我心里琢磨着,这些东西全是罐子窑出品的。罐子窑不远了。那天只有一个茶客,是位须髯飞霜的老者,看上去已逾古稀之外,却天生一副仙风道骨。他用一把精巧的小茶壶喝茶。在他的身边,斜靠着一根用斑竹做的钓竿。我移到树下的时候,那把壶在他手里仿佛一片羽毛,茶所剩无几。他的喉咙像车水一样响,以致两只正欲斗架的公鸡同时蹿开。
这情景让我差一点儿笑出了声。我在老人对面的条凳上坐下来。自然我是打算同他搭讪的。可他的眼皮始终低垂着,好像我不过是树上飘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潘军小说典藏·风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