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集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清虚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1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7529279
作者:陈耀庭出版社:巴蜀书社出版时间:2011年12月 
内容简介
《道教与宗教文化论丛:清虚集》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作者简介
陈耀庭,男,安徽郎溪人。1956年复旦大学经济系本科毕业,1959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国控经济系教授、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理事,研究室,教研室主任等职。多次应邀在国内国外讲学、参加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  其事迹被收入《中国当代经济科学学者辞典》、《当代世界经济实用大全》、《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外名人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和《中国高等教育专家名典》等。  培养硕士生博士生20多人。已发表专著9部(含主编),参与编著的专著、辞书等共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理论经济学》、《国际经济》等多种报刊转载转摘。
目  录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论丛总序
论宗教系统
宗教的身影将长留在你的身边——从宗教心理探讨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长期存在的札记
真实而准确地反映宗教——试论当代部分以宗教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的得失
西方文化中的宗教意识——基督教与文化
关于中国当代宗教的问题——在大正大学综合佛教研究所的公开演讲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试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和实践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转型期的宗教问题思考
论道教的实体化
辛亥革命时期的道教和社会变化
从斋醮科仪说龙虎山的历史地位问题
注意提高道观修复中的文化品位——从黄龙古观的楹联说起
面对世纪的中国道教——在上海道协“道教文化知识讲座”上的演讲
一件清代道教的重要史料——清康熙年间天师府照票抄件在江西崇义县发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道教仪式经文中的伦理教化大致包含在三个仪式元之中。 

第一是“忏悔文”。道教各类仪式中大多包含有“忏悔文”,指的是行仪道士代替信众为自己言行过错向神灵表示忏悔之意。宋吕太古在《道门通教必用集》卷五称:“道家仪文,至于巢先生,号为大备。文字皆有所出,或儒书,或道书,剪裁铺张,自有体制,一字不可移易。惟《忏悔文》消灾、迁拔两篇又多取《庄子》,使人闻之洗濯疏瀹,有清心向道之意。”其中消灾忏悔文由道士诵念,代信徒忏悔:“有妙湛之体而为情所昏,有虚明之用而为物所蔽,欲恶盛而性有萑苇,闻见疏而智亦聋盲。不能外身而多身殃,不能缄口而多口过。意有所至,爱有所忘,积其有涯之生,造遍无边之罪。”通过忏悔,道教徒祈求消灾得福。其中迁拔忏悔文也由道士诵念称:“自从旷劫,逮及今生,身口意之所为,天地人之六见,有身斯有大患,久积罪衍;诸业生于诸根,未怯恶障。耽染身色,放荡心形。血气盛,而争斗之患生;嗜欲盛,而性命之情病。每背真而就伪,难解心而释神。当斋事之启,行恐层霄之有隔,欲以太玄之水,洗诸恶根;欲求大度之舟,达于道岸。植无漏果,塞众邪门,洗除其五蕴六尘,断灭乎十缠九结。一心已悟,万罪皆空,誓从今日至来生,永不将身缠业网。”




 清虚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