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驱油藏大孔道综合识别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水驱油藏大孔道综合识别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2169916
作者:张奇斌,李进旺,王晓冬 等编著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研究了基于试井理论、注入剖面测井方法、井间监测技术的识别评价大孔道的综合分析方法,可满足油田开发中后期大孔道识别和评价的需要,对搞好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该书可供石油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和借鉴。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研究了基于试井理论、注入剖面测井方法、井间监测技术的识别评价大孔道的综合分析方法,矿场试验证明该技术识别大孔道准确、快速、经济、可操作性强,可满足油田开发中后期大孔道识别和评价的需要,对搞好油藏的进一步开发挖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书可供石油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院校师生参考和借鉴。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大孔道形成机理及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第二节 如何解决大孔道识别与评价
第二章 注入井压降试井识别方法
 第一节 注入井试井资料特征分析
 第二节 试井分析方法
 第三节 PI决策识别大孔道方法
 第四节 结论
第三章 注入井段生产测井识别方法
 第一节 注入剖面五参数测井识别方法
 第二节 厚油层内部注入强度细化分析方法
 第三节 注入剖面其他测井识别方法
 第四节 结论
第四章 注采井井间监测识别方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大孔道形成机理及识别技术研究现状
在材料学中,“大孔道结构”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各种不同类型晶体之中的特殊结构。在油田开发中类比和借用了材料学领域的“大孔道结构”概念。大孔道是一种特殊孔隙,是流体渗流的优势通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属层内非均质的范畴。在油田开发中,对大孔道的定义多为对地质、开发现象的描述,定义还不是非常明确、但这一概念已经在生产中约定俗成。
  一、大孔道形成机理及实验研究进展
在油田开发中,后天形成的大孔道是由于河流相储层自身向上变细的旋回性和渗透率的差异性,加上油水的重力分异作用,造成油田开发中注入水优先沿着河道砂岩主体带底部向油井突进;在长期注水冲刷条件下,黏土矿物被冲走或冲散,岩石中胶结物减少,颗粒表面油膜剥离,导致孔隙半径增加,流动通道迂曲度发生改变,渗透率提高,岩石吸附能力减弱和极性物质脱附,岩石表面向亲水方面转化,逐渐形成油水井问相互连通的高渗透强水洗通道。这种高渗透、特高渗透层条带在油田生产实践中称之为大孔道,开发中表现为低效无效水循环。大孔道不利于纵向上、平面上的水洗厚度的提高和水洗波及体积的扩大,水驱油效率降低,油井含水急剧上升,开发效果明显变差,对油田可持续开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针对大孔道形成机理问题,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相关研究机构开展了油田地质等系列研究。
(1)大庆喇萨杏油田因油层本身的非均质性,经过长期的注入水冲刷,油层的孔隙结构及孔隙内黏土矿物的存在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优势通道,加剧了正韵律油层的层内矛盾,使底部强水洗段渗透阻力越来越小而成为注入水的畅流通道,即注入水顺着强水洗段被大量采出,水驱油效率降低,油井含水急剧上升,开发效果明显变差。通过对萨北开发区精细地质研究、井组注水开采动态的变化对比分析,根据水力探测试验结果,结合高渗透条带展布方向与油水井连线方向的关系、注采井点渗透率的差异及油层发育特点分析,大孔道的分布规律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高渗透条带的方向与油水井连线的方向平行者易于形成大孔道,垂直者不易形成;
②油水井问高渗透带直接连通分布,易于形成大孔道,之间有低渗透遮挡或高低渗透带相问分布,不易形成大孔道;
  ……

 水驱油藏大孔道综合识别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