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勘探持续有效发展的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石油/天然气工业 > 中国石油勘探持续有效发展的十年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铜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2162078
作者:赵贤正 等著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内容简介
《中国石油勘探持续有效发展的10年》是《中国天然气勘探快速发展的10年》一书的姊妹篇,该书全面梳理了我国“九五”以来的石油勘探重要成果、石油地质理论重大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关键进步,系统总结了10年来我国石油勘探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对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益的预测。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石油地质理论、勘探部署和勘探战略研究等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勘探专业的教学参考书及有兴趣了解中国石油勘探10年来发展情况的读者的基础读物。
目  录
第一部分 总论篇
第一章 石油勘探历程及现状
第一节 石油勘探历程
一、1878-1949年:借助外力,艰难起步
二、1950-1958年:成长壮大,中西部发现大油田
三、1959-1985年:战略转移,东部大油区快速发展
四、1986-1995年:不断有发现,储产量稳步增长
五、1996年至今:创新突破,储量进入持续有效发展阶段
第二节 石油勘探现状
一、石油勘探总体处于早一中期阶段
二、勘探主体是8个大型含油气盆地
三、石油探明储量进入历史新的持续增长高峰期
四、石油资源丰富,未来勘探潜力较大
第二章 10年来石油勘探重大成果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二部分 油区篇
第四章 油气勘探的常青树:渤海湾盆地
第二节 石油地质特征
一、构造特征与演化
渤海湾盆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中朝地台的华北台坳,北为燕山褶皱带,东为胶辽隆起,东南为鲁西隆起,西为太行山隆起。盆地结晶基底是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变质岩系。它是中、新生代和元古代古生代复合型沉积盆地,经历了中 晚元古代、古生代地台、晚侏罗世一古近纪断陷和新近纪坳陷4个发育阶段。
中元古代本区开始进入地台发育阶段,仅在盆地西北部堆积了中、上元古界藻礁碳酸盐岩等沉积建造,其厚度达万余米。晚元古代晚期隆起,缺失震旦系。古生代时期本区以升降运动为主,沉积稳定,下古生界为一套厚度变化不大的碳酸盐岩建造,上古生界由海陆交互相的含煤建造变为陆相碎屑岩建造。加里东运动使本区上升,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统。海西一印支运动使本区褶皱隆起,形成复背斜和复向斜,并遭受剥蚀。
印支运动以后,在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本区断裂发育,块断活动和岩浆活动强烈。中一早侏罗世继承了海西期复向斜或在新的断陷沉积了煤系地层。晚侏罗世开始,本区进入以块断活动为主的盆地发育阶段。经历了晚侏罗一早白垩世、始新世和渐新世等三期强烈的块断活动。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切割而成的大小不等的块体,在断裂控制下产生翘倾活动。元古界古生界沉积盖层组成的块体,差异剥蚀强烈,下倾的地层保存完整,翘起的一侧仅剩下古生界,甚至出露前震旦系变质岩系。块体之上相应地形成了箕状凹陷和单面山式的凸起,使盆地呈现隆坳相间的地质结构。
……

 中国石油勘探持续有效发展的十年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