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身份认同话语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后殖民身份认同话语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6189016
作者:罗如春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8月 
内容简介
罗如春*的《后殖民身份认同话语研究》相对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后殖民语境中的认同及其话语,内容上包括殖民主客体的精神辩证法、殖民主体的认同机制、殖民主体的含混身份、后殖民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后殖民民族认同、离散族裔的认同等重要论题。作者提出,不应拘泥于通常与后结构、后现代精神相联系的后殖民概念界定,而应拓宽眼界,将不同于或反对前者的“非典型的后殖民理论话语”纳入进来,在典型与非典型的后殖民话语并存的构架中展开身份认同研究,既注意非本质化、反二元论、解构式、后现代性的身份认同梳理,又不忽略本质化、二元论、建构式、固定化的身份认同,突破现有研究格局,力求全面呈现后殖民身份认同话语的复杂境况。
目  录
序一 反思与创新:后殖民身份认同序二 后殖民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绪论 第一节 “后殖民”新解 一歧义纷呈的“后殖民” 二 后殖民主义的两张面孔 三 作为话语场的“后殖民” 第二节 身份认同 一何为身份认同 二 身份认同政治的兴盛及其缘由 三 身份认同研究概况 第三节 后殖民身份认同研究概况 一 身份认同问题在后殖民语境中的重要性 二 后殖民身份认同研究现状 第四节 本书研究的意义、方法与思路第一章 殖民主体与他者身份——主奴辩证法的嬗变 第一节 主体、自我与他者 第二节 主奴身份意识的嬗变——黑格尔主奴辩证法 第三节 他者凝视的暴力理论——萨特的改造 第四节 白人凝视下的黑人身份异化——法农的“恐黑现象学”第二章 东方主义二元话语下的东西方身份认同建构 第一节 东方主义及其特征 第二节 东方主义下的东一西身份意识 一 西方的文化霸权身份 二 白性优越论的种族身份意识 三 被本质还原的凝固东方身份 第三节 东方化东方——东方主义的身份表征策略 一 东方主义表征与文本性态度 二 总体想象视野 三 比较修辞框架第三章 殖民者与受殖者——混杂身份 第一节 内部混杂分裂的殖民主体 一 被延迟的殖民主体身份 二 刻板印象的矛盾心理 第二节 殖民身份的模拟搅扰 第三节 被殖民主体的模拟反抗身份 一 被殖民主体的能动性身份 二 殖民“接触区”里的受殖者 三 后殖民写作主体的模拟身份第四章 后殖民语境下的民族认同话语 第一节 后殖民民族主义认同的起源 一 民族与民族主义认同 二 后殖民民族主义认同话语的起源 第二节 反殖民民族文化认同 一 “黑性运动”及其批评 二 法农论民族文化认同 第三节 作为叙事的民族——民族认同的解构 一 民族认同的矛盾与分裂 二 民族叙事:表演性解构训导性 三 后殖民少数族裔、移民的民族解构第五章 后殖民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及其话语 第一节 杂交的身份、漂移的认同 一 混杂流动的身份认同 二 斯皮瓦克“策略性本质论”身份立场 第二节 对后殖民知识分子身份认同的质疑 一 特权精英 二 买办知识分子 第三节 赛义德的知识分子论 一 流亡处境与边缘身份 二 业余态度 三 普遍价值的捍卫者第六章 后殖民全球化与流散族裔认同 第一节 全球化的后殖民性 一 全球化状况及其特征 二 全球化的后殖民特征 第二节 全球化下的身份认同状况 一 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反弹 二 身份认同的混杂化 第三节 族裔散居的身份认同结语:对后殖民文化差异主义与认同政治的反思参考文献后记

 后殖民身份认同话语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