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之道:王立群智解成语5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中小学阅读 > 为官之道:王立群智解成语5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786778
作者:王立群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编辑推荐

用成语钩沉历史掌故

通过成语点评社会热点

解读成语中蕴含的人生智慧

《王立群智解成语》系列图书,不仅具有知识性、可读性,而且具有一定的的史料性和辞书特征,其读者对象年龄跨度大,适合各个社会层次及不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朋友阅读。

王立群先生的这套著述,语言幽默,学理严谨,深入浅出,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精彩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汉语成语的范本。

《王立群智解成语5  为官之道》是王立群先生的新作,也是其有感于当前党员干部不断加强的作风转变和思想教育,反腐也好,“两学一做”也好,都是为了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水 平和业务素质,都是为了更好地践行党章的宗旨,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为官之道  道在为民”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

《王立群智解成语5  为官之道 》是王立群先生对于党中央做出的重温党章,重温执政宗旨的别样参考,是王立群先生总结历史上数千年来治官和为政的智慧、经验和思考的心得,尤其值得广大公职人员熟读、鉴赏、学习。

 
内容简介

《王立群智解成语5  为官之道》围绕“为官之道  道在为民”这个主题展开论述,王立群先生认为,中国悠久的历史,从某种程度而言,就是一部政治史。这其中,集聚了大量的治国经验、为官之道、从政之方,有 精华,也有糟粕。为官者,应吸取其中有益的部分,为当今的社会建设所用,这就是资治通鉴,古为今用。

本辑内容涉及学习、民为邦本、廉洁奉公、诚信、谨言慎行、忧患意识、思考、谦虚、肚量、“眼量”、“耳量”、胆量、反对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尊重规 律等内容,基本包括了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的重要部分。仿效《论语》《荀子》的编排,将学习置于首篇,以尊重规律篇,凡十五篇。

书中,王立群先生总结说,为官从政的一些基本道理,听起来很简单,想起来也很容易理解,关键的问题是做不做、如何去做。法国思想家伏尔泰说:“人生 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总向上腾,石头总是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也就等于他并不存在。”俗语常言:“路不行不到,事不为不成 。”这些都是强调行动的重要。

作者简介

      王立群,山东新泰人,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河南省省管专家,河南省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史记》研究会顾问,中国《文选》学会副会长。曾荣获河南省、国家高校教学名师奖,河南省十大师德标兵、十大教育年度人物称号。

  先后出版《现代(文选)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中国古代山水游记研究(修订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代表性著作。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2006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系列人物并出版相关图书,被观众誉为“百家讲坛最学术主讲人” 。

目  录
一、学习学习再学习
开卷有益,不学无识:为什么要学
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炳烛之明:为什么要不断学
鉴往知来,尽信书不如无书,学无常师:从哪里学,学什么
好,勤,恒,用:怎么学

二、老百姓是地  老百姓是天
仁者爱人,仁民爱物:为政之根基
爱民如子,为民父母:父母官的职责
博施济众,国富民安,富国强兵: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最实惠
民为邦本,载舟覆舟:老百姓是那定盘的星

三、廉生威  公生明
少私寡欲,知足不辱:清廉之心理根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鉴往知来,尽信书不如无书,学无常师:从哪里学,学什么

当年,孔子教授学生的内容,经常被概括为四个字:文、行、忠、信(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大致包括文化典籍、社会实践、忠诚的品格、诚信的秉性。这就告诉我们应该从哪里学、到底学习什么的问题。用现代的话讲,不外乎几个方面: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向人民群众学,向专家学者学;学习理论,学习实践。
学习书本知识是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数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经典,历史文献、文学文献、哲学文献等,可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作为政府工作人员,不能说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都需要了解一些。更为关键的是,通过阅读学习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提升个人的品质修养及从政能力。
阅读史书,最显著的作用是看成败,明得失,鉴是非,知兴废,可以鉴往知来,鉴前毖后,资治通鉴。鉴往知来,“鉴”的意思是审视,“往”的意思是过去、历史,“来”的意思是未来。这个成语是说审视历史,便可推知未来。美国著名的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一句很知名的话:“历史不会重演,但会押韵。”意大利著名的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些著名的论断与我们经常讲的“历史总会惊人地相似”意思差不多。所以,我们阅读历史,并不是单纯地对过去的具体事件有所了解,而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可以这么说,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现实—未来,就这样构成了一个链条。人类每个阶段的社会实践,无不是以已经具备的历史条件为基础的,无不需要借鉴相关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史学家在撰写史书时,也无不包含这个深刻的社会意图。司马迁写作《史记》说“述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进资治通鉴表》)。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卷七十
一《魏徵传》)“以古为鉴”,就是以历史为鉴。所以,阅读史书,不仅能够鉴往知来,而且能够鉴前毖后。《诗经·大雅·荡》中言:“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是告诫殷商的子孙,时刻要以夏的灭亡为教训,后来也用“殷鉴不远”泛指教训就在眼前。“鉴前毖后”的意思,与此差不多,就是把过去的错误作为借鉴,以谨慎行事,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为官之道:王立群智解成语5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