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明学研究——中国学术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随笔 > 因明学研究——中国学术丛书

  • 版 次:1
  • 页 数:352
  • 字 数:275000
  • 印刷时间:2002年10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6279670
  • 丛书名:中国学术丛书
作者:沈剑英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02年10月 
编辑推荐
沈先生的《因明学研究》是一部关于印度古典逻辑的研究专著。它以佛教逻辑为主体,详细介绍了古印度陈那论师所开创的新因明,兼及印度正理论等哲学派别的逻辑体系。
本书还详述了唐玄奘及其高徒窥基、文轨、神泰等大师传述和发展因明学的杰出贡献。正是由于玄奘及其弟子的贡献,我国在因明学的研究上曾一度领先,从而成为因明学的第二故乡。
 
内容简介
《因明学研究》是一部关于印度古典逻辑的研究专著。它以佛教逻辑为主体,详细介绍了陈那所开创的新因明,兼及印度正理论等哲学派别的逻辑体系。
本书还详述了唐玄奘及其高弟窥基、文轨、神泰等大师传述和发展因明学的杰出贡献。正是由于玄奘及其弟子的贡献,我国在因明学的研究上曾一度领先,从而成为因明学的第二故乡。
本书论述深入,征引广博。著者不泥古说,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既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又敢于指出前人之不足,在学术上采取了求实的态度。
本书为哲学史、逻辑史、佛学等研究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沈剑英 1932年生,杭州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中国玄奘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逻辑学会学术咨询委员、语言逻辑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逻辑学会副会长。上海市九届人大代表、八届政协委员。早年从事文学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60年代以来改治逻辑与语言,并致力于佛家逻辑
目  录
题辞

修订本序
初版自序
中国台湾版序
第一章 引论
一、因明释名
二、因明学纲目
三、“四真”“四似”略说
1.真能立和似能立
2.真能破和似能破
3.真现量和似现量
4.真比量和似比量
四、因明学的产生、发展与东渐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随一有法悉有别义,其因皆于别义中转,此即毕竟无正因也。这是说,任何事物都不止一个属性,而有几个属性,并且都与因发生因果关系;如果把同一事物的某一属性作为另一属性的异品来对待,使因作为同异二品共同的因,这就没有正因可言了。由此可见,以“别异”为异品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它失之于太滥,不能起到异品“止滥”的作用。
综上所说,以“相违”为异品也罢,以“别异”为异品也罢,都说得不准确;前者失之于过窄,后者失之于过宽,因此陈那以后的新
因明都不取以上两说,而主张“无常无处即名异品”,也就是以矛盾
概念作为异品。这一认识是正确的,它划清了异品的界限,使因相的建立愈臻周密,因而是值得细细揣摩的。
因三相是新因明的核心问题,它是新因明从古因明脱颖而出的标志。因三相慎密周到地研究了原因和结论之问的必然联系,揭示了宗因之间客观存在的“回转”关系。在因三相中,以第一相“遍是宗法性”最为重要,是正因相,第二相“同品定有性”和第三相“异品遍无性”则是助因相。故《庄严疏》卷一云:初相为主,正为能立;借伴助成,故须第二;虽有主伴,其滥未除,故须第三异品无相。主、伴、止滥,其义既同,足能显宗。
这段话概括而确切地指明了因三相中各相的地位和作用,是对因
三相的一个很好小结。
三九句思

九句因是为验证因之正与不正而建立的。它概括了因于同品、异品的九种可能的关系,所以称为九句因。
传说九句因为正理派始祖足目所创,但在《正理经》中却不见有九句因。因此有的学者认为九句因当为陈那所创①,陈那的因三相说当是根据九句因所提供的建立正因的基本要求(即第二句同品有、异品非有和第八句同品有非有、异品非有为正因的基本要求),总结出第二相“同品定有”和第三相“异品遍无”来的。九句因常常用来作为说明因相和分析过失的一种手段;同时,通过九句因,我们还可具体看到因三相说产生的根据,加深对因三相的认识。
九句因偏重于现象的罗列,有点象三段论的式的排列,不管正与不正,一一加以考察,然后确定何者为正,何者为非。因三相则是规律性的总结,寥寥数语,概括了三支作法的基本法则。所以因三相较之九句因,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是从现象的罗列,进入到了对规律的把握。但是不管怎样,九句因毕竟是因三相的准备;没有九句因,因三相也不可能凭空产生。因三相既然在陈那之前就已有其雏形,九句因的产生当必更早。

 因明学研究——中国学术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