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中国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20世纪的中国美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7068742
  • 丛书名:20世纪学术发展丛书
作者:张贤根 著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5月 
内容简介
  所有的美学观点其实都包含着学者、艺术家或思想家本人的人生体验、生命意欲。美学不但常常溢出文本向生命延伸,成为人生与学问交融之学,而且如前所述,整个20世纪,它几乎一直都呈现出一种超学科的格局,与心理学、哲学、文学、社会学等相互依存甚至密不可分。20世纪的中国美学家并不“纯粹”,也因此,直到今天,美学在许多人心目中仍然有着远远超出一门人文学科本身的单纯价值,无论是一厢情愿地期望过度也好,四面招摇地泛滥无度也罢,人们对于美学持久不衰的热情都表明:美学在中国,不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许我已经重复过太多次了,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关乎艺术旨趣、人格修养、人生关怀、生命态度甚至社会拯救等问题的。作为本书的撰写者,当然不能无视这一个“美丽的误会”。
  20世纪的中国美学,因为这样的误会而美丽。就像王国维、朱光潜、李泽厚等美学家都频频引用过的那句诗一样:“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简介
吴志翔,男,1970:年生,浙江东阳人。毕业于浙江大学中文系,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美学专业博士生。现供职于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任《教育信息报·教师周刊》主编。主要研究中国美学史、美育理论、心理学。著有《诗酒年华》、《忧郁的享受》、《性感的美学》、《肆虐的狂欢——传
目  录
序:美丽的误会.
第一章 梁启超:多情多血的美学
 他的热血,常常保持着沸度
 第一节 情随心动境缘情迁
  心力:除心中之奴隶
  情感:宇宙间的大秘密
  境界: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
 第二节 趣味与审美趣味
  趣味:生活的原动力
  艺术:升华趣味,诱发美感
 第三节 美的身份与美的表情
  美与真:“阿特先生”养出了“赛因士儿子”?
  表情法:情感与形式就像一对情人
 第四节 诗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梁启超:多情多血的美学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改良主义政治活动家、文学家,他的思想著述活动带有强烈的启蒙色彩。梁启超天智聪颖,才华卓绝,四岁读四书五经,九岁谙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他早年宣传维新思想,与康有为倡导和发动变法维新运动,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开始大量阅读西方典籍,批判封建专制,鼓吹振作国魂。后主张保皇,投身立宪运动。晚年致力于学术研究。其学术研究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哲学、文学、史学、法学等众多领域,著述甚多,有《饮冰室合集》及各种专集二十多种,共1400万字的作品。梁启超一生经历富传奇性,思想也显得庞杂而且多变。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混杂于其大量与政治、教育、文学等相关的著作中。他提出诸多美学观点的出发点也是旨在拯世济时,激荡国魂。其美学方面的主要作品有:《译印政治小说序》、《惟心》、《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美术与科学》、《美术与生活》、《情圣杜甫》、《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等。梁启超最被重视的美学主张是他的“趣味主义”和对“情感教育”的推崇,以及关于“境者心造”的理论,最广为人知的思想和行动是提出“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他关于美与科学、美与生活、美与人生观等方面的论述也卓有见识。本书作者认为,梁启超的“心力”之论是理解其人生实践和美学思想的重要入口。
  ……

 20世纪的中国美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