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答问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老子答问录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1120722
作者:刘修明 著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1月 
编辑推荐

《老子答问录》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老子和我们面对面谈话。

让古人“起死回生”的表述方法,消除读者接受古典的隔膜和障碍。

把对《老子》学术研究的成果、古代哲学思想的介绍和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轻松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

本书“深入”有道,“浅出”有术。

 
内容简介

刘修明《老子答问录》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仅注释和白话翻译的版本就不计其数。《老子答问录》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的原则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释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近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

作者简介

刘修明著名秦汉史研究专家。1940年7月出生于上海。196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史林》副主编,《社会科学报》常务副主编,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等职。

  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秦汉史、史学理论研究,对中国通史也有很深的造诣。擅长从宏观角度观察、研究历史,以非凡的洞察力揭示某些真相与规律,并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独自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生与国运——中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道路”,历经十年而完成。发表论文近百篇,多次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出版著作多部,如《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汉光武帝刘秀》、《从崩溃到中兴》、《老子答客问》、《儒生与国运》等;策划、主编大型通俗历史丛书《话说中国》(16卷)、《*晚年过眼诗文录》等。

目  录
第一章 老子其人
一、姓老,还是姓李?
二、我的名字:李耳还是李聃?
三、籍贯和乡里
四、当什么官?周朝“守藏室史”
五、太史儋是另一个人,我的后代
六、老莱子也不是我
七、“老”“彭”是怎么回事
八、我是孔子的前辈,孔子向我问礼
九、我活了多少岁?马叙伦的考证
第二章 关于《老子》
一、《老子》成书年代 众说纷纭
二、一以贯之的一家之言 著作权属于我老子
三、文体问题 哲理诗 不是论文
前  言
《老子答问录》我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一直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从事秦汉史的研究。上世纪末,应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郭志坤先生之邀,承担了他主编的“贤哲自述丛书”中的《老子答客问》一书的写作任务。去年,花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采鑫先生向我提起有意再版此书,承蒙他的盛情和好意,我把这部旧著认真修订了一遍,核对、增加了一些新的资料和见解,重新编订了体例和目录,改书名为《老子答问录》,交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古往今来,解读、研究《老子》一书的著作浩如烟海,即使是注释和白话翻译的各种版本亦是不计其数。本书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进行了一种全新的尝试,即在恪守“言之有据”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今人与先哲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向非从事专业性研究的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老子的生平、事迹、学说、人生观和哲学思想,点评历代研究者的种种解读和释义,并发表一些自己的“感言”,以期帮助普通的读者走进先贤的内心世界,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思想和道德的滋养,充实并完善自己。我们相信,这种让古人“起死回生”的表述方法,对消除读者在接受过程中的隔膜和障碍是有帮助的,至少可以将一些学术研究的成果、古代哲学思想的介绍和知识性、趣味性的问题轻松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只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才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对话式的解读作起来并不“轻松”;因为深入才能浅出,“深入”有道,才能“浅出”有术。但愿本书的表述和内容能让喜欢老子的读者认可和满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老子》是一部兵书
  1.问:和先生一起讨论您的策略思想,使我获益良多。今天,我想在这个讨论的基础上,同您讨论有关军事思想的问题。军事思想、军事策略,是同策略思想吻合的。谈到这个问题,又涉及另一个问题,就是《老子》这部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这个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历史上各家对《老子》有不同的看法。1974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中国考古学界发现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的古代帛书《老子》甲、乙本以后,曾说:“《老子》是一部兵书。”这位打了几十年仗的军事家、政治家,好像提出了关于《老子》书性质的一种崭新的看法。其实,这种看法早已有之,并不是毛泽东的发明。唐朝有个叫王真的,就说过:“五千之言”的《老子》,“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谈到《老子》一书时,也强调这部书尤为“言兵者师之”(《宋论》)。近代的大学者章太炎,也认为《老子》书“约《金版》、《六韬》(按:均为兵书)之旨”(《书·儒道》)。强调《老子》这部书实际上概括了古代兵书的要旨。从王真、王夫之、章太炎到毛泽东,在《老子》是兵书这一点上有共识,看来先生的大作兼有兵书的性质这一点不会错。策略家、兵家也是把它当作兵书来钻研的。我大致统计了一下,《老子》书共八十一章,直接谈兵的有十几章,哲理喻兵的有近二十章,其他各章也涉及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因此,说《老子》是一部兵书,应该是很中肯的精辟见解。我们上面有关策略思想的讨论,如果把它用在军事问题的战略战术上,也就是军事思想。所以,我们接下来讨论军事思想,是顺理成章的事。不知先生在这方面能否赐教?
  答:看来你不把我的脑子掏空是不会停止你的提问的。反正我也没学孔子办学开门授徒,就权且把你当作弟子,把我的思想、学术都传给你吧。自然,你也可以持不同意见。
  讲到兵法,中国人、外国人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一部《孙子兵法》。这是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等人总结、撰写的一部兵书,是春秋末期战争经验的理论总结。它专门讲军事战略战术,对战争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指挥作战,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比较偏重于战术的阐发。我的书讲兵法(严格地说应该是“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道德经》的“德经”部分。“德经”讲兵,不像《孙子兵法》那样用很多篇幅去研讨战术,而是偏重讲战略,把用兵之道上升到政治战略的高度。因此,我敢说,我的军事思想比起《孙子兵法》来,更有思想高度,更有普遍意义。此其一。
  第二,我讲兵法,讲政治和政治斗争的规律,从广义上说,是从属于我的“道”之哲学的,是为了通过政略、战略的表达和实现的途径,最后达到实现我的“道”的最高境界。在终极目标上,我的兵法思想,要比春秋以后一切兵家为赢得战争胜利的军事思想,在层次上要高。

 老子答问录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