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城市建筑文化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建筑艺术 > 中美城市建筑文化美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251100
作者:贾荣香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编辑推荐
1.中美城市建筑文化研究者及爱好者的参考用书。
2.全书中英文对照,可作为英语学习课外阅读读物。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中美两国的城市建筑进行比较,比较全面地阐释了两国不同的文化审美与取向,验证了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16字格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本书是英汉对照形式,内容丰富,可读性强,对城市建筑史及城市建筑文化美学等方面的论述观点新颖,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贾荣香,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外语系主任。长期从事英语语言教学工作,科研成果丰厚,曾荣获学科带头人、青年进步奖等称号。
目  录
目录
绪 论
Introduction
第一章 中美城市建筑文化观
Chapter One The Philosophy of Urban Architectural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US
第一节 “天人合一”与“自我意识”
Section One Harmony of Man and Nature Highlight of Self Recognition
第二节 建筑风水学与环境行为学
Section Two Architectural Fengshui Environmental Behaviorism
小 结
Sub-conclusion
第二章 中美城市史文化
Chapter Two Urban History Culture of China and the US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北京与华盛顿
城市意象需要有“环境意象的三个因素:自我表明、结构和意义”(林区,1970:8)。北京和华盛顿两座城市环境意象的自我表明是首都,合理规划了结构,富于深刻象征意义。北京的首都规划完成于1418 年至1420 年,根据建筑风水理论北京当时被纳入九州大势中规划,从天文地理的角度考虑,城市选址首先考虑龙脉。(王子林,2010:229)华盛顿于1780 年被定为首都,1790 年由美国国会授权华盛顿总统在原马里兰州波托马克河畔选择一块土地进行规划建设。(沈玉麟,2006:112)当时欧洲殖民者在美国建立了各种产业,地产商为了谋取更大利润,城市规划采用了方格型划分,华盛顿就是经过方格型规划的城市之一,东西长20公里,南北长5公里。北京和华盛顿采用了不同规划模式,但相同的身份使两个首都城市通过不同的结构体现出各自的文化内涵。
1.1 首都
北京始建于元朝,明朝在“元大都”的废墟上重建,清朝基本维持了明朝的格局。中国人相信皇权神授,北京最初于民众中体现皇权的神圣。美国修建华盛顿时,独立战争时期的思想要求摈弃“神权”观念,所以华盛顿的原始意义是使所有民众包括各种背景的各阶层人士在全新的政治理想中得到享受。(林区,1970:8)但是无论在哪种制度下,长期有效的统治依赖于身份合法化,统治者须使被统治者相信其权威源于超人的思想和现实。比如:北京容纳了各种神坛、祖庙、寺庙,反映了多层次的宗教象征主义;华盛顿建有许多基督教会、犹太教堂和清真寺等,反映了社会学家罗伯特·贝拉最早称之为“美国公民宗教”的意义,认为天赋人权和上帝会使美国的实验获得成功并且保其不衰。(贝拉,1967:96)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和华盛顿的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以及伟人肖像更进一步体现了原始的宗教层面,产生了“强有力的、令人信
服的、持久的氛围和动力”,激发了人们深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
中心意象的最高价值标准是固定性和永久性,宗教史学家乔纳森·史密斯称其为“定位”。(史密斯,1979:101)“中国”的“ 中”是一个会意字,一条线垂直穿过方形中央,是中庸思想的符号,也是城市规划的符号和建筑布局的符号。北京规划有外城和内城,中心是紫禁城,内设各种宫殿以及皇帝理朝议政大厅“太和殿”,议政大厅今天在地理意义上仍然是北京的中心。中心意象在今天的中国政治中依然存在,比如我们经常说“让我们以某某为核心,紧密地团结在以某某为首的党中央周围”。

 中美城市建筑文化美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