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医改(前国务研院究室司长给中国医改来一次刮骨疗毒!)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大国医改(前国务研院究室司长给中国医改来一次刮骨疗毒!)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029394
作者:朱幼棣 著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编辑推荐
  
  在中国有很多事情因为某种原因,我们不得不静若寒蝉,本来作为常识的事情由此亦变得讳莫如深云山雾罩。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葛延风说了一句大实话:“中国医改基本不成功。”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的整整两年的时间里,人们热衷于言辞的辩论,行鸵鸟之姿,仿佛问题能在口舌之间烟消云散。而朱幼棣《大国医改》的表述*给力,老百姓的日常体验就验证了这个其实并不夸张的说法。
  追问和辩难一直没有停歇,迫使卫生部就此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巨大进步”,比如医院,床位,人均预期寿命等等“硬指标”的增加。这些没有生命的数字与那些医疗事故不断出现的践踏生命权利事件形成强烈反讽,新闻见报后,引来了一片沉默,没有人喝彩。朱幼棣再一次一针见血的指出,“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理解:既然医疗卫生的‘硬指标’一律飙升,那‘不成功’一定是‘软实力’,是体制机制上的原因。这不是明摆着的吗?”。
  针砭时弊,深刻解读新医改之病
  08年,中央发布新一轮医改意见,开始公布医改方案和“征求意见稿”,2009年4月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伴随这一轮改革的产生和讨论,几个关键的医改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和明朗化。《大国医改》针对“征求意见稿”大胆地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见和忧虑,引用本书于明德老师的说法就是,“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目标依然茫然”。2009年新一轮改革开启。对于这次新一轮医改的众多细节,朱幼棣在《大国医改》中做了详细的论述和解读。可以这样说,在新一轮改革意见中,总得一个趋势依然还是在延续老路。这一点朱幼棣看得很清楚,人们依然依据“公益性”和“信息不对称”等等理由,阻止医改的实质性进展。
  深入浅出,以经验和数据说话
  《大国医改》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通俗性”,但这种通俗并不妨碍本书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书中引用的大量数据可以证明这点。但是同时本书又不是一本单纯的学术书籍,没有大段理论和和晦涩术语,作者使用的都是简单易懂的语言。并结合老百姓自身的切身体验和常识,说到动情处亦不乏真情流露。
  立场明确,痛斥混淆是非者
内容简介

  医疗腐败、药物滥用,以及药品回扣和“处方费”,直至“板凳费”之类“创收”,都是几十年来最糟糕的。
  在现有卫生体制下,在危害极大的污血事件中,最难治理的,其实不是民,而是官。
  为什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十年来只开花,不结果?
  无论是财政买单,还是医保保底,中国穷人应该有免费药。
  体制机制改革,根本上就是为了千千万万民众,能在低水平的医疗服务上,公平合理地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舍此之外的堂皇言辞,大抵可认为是扯淡。
  直面医改前途步步维艰的瞬间,直面理想回归照耀的瞬间,让我们心忧天下。

作者简介

朱幼棣  学者、作家。曾为新华社著名记者、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司长。现为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研究员。  生于浙江黄岩。曾作过矿山技术员。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工业采访室副主任,教科文、政治采访室主任,新华社新闻研究所副

目  录

自序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激辩医改
  为什么连白岩松都看不懂
  “看病贵”问题缓解了吗?
  “看不懂”背后的多种解读
  洞察力有时也是一种不幸
  重温《十七大报告》中的医改提法
 第二章 以改革的名义思考
  2005年:中国医改不成功?
  争论:摸清河底的石头?
  中国医改有没有起步?
  重提没有完全实现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承诺
前  言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大国医改》相关信息
目录(1)
目录(2)
目录(3)
目录(4)

自序
第一章 激辩医改(1)
第一章 激辩医改(2)
第一章 激辩医改(3)
第一章 激辩医改(4)
第一章 激辩医改(5)
第一章 激辩医改(6)
第一章 激辩医改(7)
第一章 激辩医改(8)
第一章 激辩医改(9)
第一章 激辩医改(10)
第二章 以改革的名义思考(1)
第二章 以改革的名义思考(2)

 大国医改(前国务研院究室司长给中国医改来一次刮骨疗毒!)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