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理论法学 > 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868695
作者:强世功 主编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内容简介
  全球化实际上已经形塑了我们的法律制度,也形塑了我们的法律思考模式。无论是对普遍性的宣扬,还是对对特殊性的强调,都需要我们对全球化的性质和结果以及中国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命运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切的体悟
  本书并非关于“法律与政治”的交叉学科刊物。我们关心的不是学科,而是问题。我们一方面希望从政治哲学的整全视角思考法律,从而在技术化的时代恢复对政治问题的严肃讨论,以对在全球化时代下的中国命运进行尝试性解读;另一方面,更希望通过法律与公共政策的视角,激活法学专业内部的互相对话,克服目前部门法中遮蔽政治思考的专业化倾向,把专业化的思考和政治思考结合起来
目  录
主题研讨:美国宪法的教学法
何为宪政?英国、美国和法国 甘阳
我如何教“美国宪法史” 王希
比较宪法,不要讲得太褊狭 赵晓力
在历史中寻找中国宪法的未来 支振锋
如何讲述美国宪法:一种法律教学的尝试 刘晗
美国宪法的试验期 胡晓进
在中国教美国宪法课的启示:一个美国法律人何以通过
教中国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国宪法
伊丽莎白·安妮·斯基恩孙竞超译
宪法学在美国 罗伯特·波斯特田力译田雷校
论文
社会契约、社会革命与美国最高法院 徐斌
“枪支条款”还是“民兵条款”: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隐秘的学术路径
  《政治与法律评论》编委会
  《关于研究美国宪法的一封信》,是一封连落款日期都没有署的“信”,发信人是甘阳,而收信人却是“某某”。自2001年起,这封信在网上传播出来,它就非常准确地送达至它在写作时所意图影响的知识群体,并在其中“不胫而走”,“某某”也就成为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在编辑《政治与法律评论》第五辑也即美国宪法专号时,我们又一次地回到了这封让我们常读常新的旧信。
  “某某”是一位年轻的法学者,即将赴美国法学院访问,在行前向甘阳求教在美访学时的研究计划,于是有了这封长达一万五千字的信。如甘阳所言,这真是一封“东拉西扯”的长信,甘阳在信中笔锋飘忽,在每个原本可以展开做具体论述的问题上只是稍做停留,旋即转向下一个问题,但在总体结构上,甘阳却又一咏三叹,在开列了关于六个主题的研究书目后却不舍得收笔,意犹未尽地添上了两个长段落,又将美国宪法的研究拉回到中西古今的大语境内,颇有些“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感觉。
  最初读这封信,令人印象深刻的未必是甘阳的“东拉西扯”,而是他就六个可做进一步研究的美国宪法题目所开列的书单。那还是一个拨号上网的时代,完全没有现在各种关了又开的电子书下载网站,即便Westlaw这样的数据库也是可望而不可得的,按图也难以“索骥”,研究资料的匮乏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不仅如此,十年前的我们对美国宪法的所知实在是有限,我们那时只知道“认真对待权利”的德沃金,大约还听说过“谣言说,每天晚上都睡觉”的波斯纳(而由苏力教授主持的《波斯纳文丛》在2002年初才开始陆续推出),而甘阳在信中直言“自己特别欣赏”而且认为“远高于德沃金”的桑斯坦,此时还远在国内法学界的视野之外(桑斯坦第一本中译著作《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也出版于2002年初,自此后就一发不可收)。如果回忆没有太大偏差,那时我们手里的资源也就是大百科版的“外国法律文库”和三联版的“宪政译丛”。虽然现在从技术细节上看,甘阳的这份书目可以做些调整,有些主题也应当进行新的update,但不夸张地说,这份书单在当时确实领先了一整个时代。
  回头去看,我们庆幸自己赶上了前一个时代的尾巴——那可以说是学术GDP尚未展示出其全面宰制力之前的时代——我们生活在“无形的学院”内,读着“不上架的书”。通过一种隐秘的学术路径,这封写给“某某”的信,早已惠及我们这一辈有志于美国宪法学习的知识青年,只是这个知识群体并不限于甚至主要不存在于现代学科分工格局内的宪法学专业而已,这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影响力。如果我们要去找甘阳的这封信,我们不会愚蠢到要登陆中文期刊数据库下载它,甚至即便是熟读此信的读者,可能并不知道也从不关心这封信的“正版”究竟刊载于何处,我们就这么一直“盗版”着,将来还要继续“盗版”下去。虽然甘阳这封信在正式发表时改为了《与友人论美国宪政书》(参见“思想与社会”编委会所编的《现代政治与自然》),但我们总还是觉得《关于研究美国宪法的一封信》来得更为亲切和熟悉。

 政治与法律评论(第5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