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082929
作者:章传家,颜晓峰 主编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发展为经、以理论分析为纬,全面回望与思考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内容分醒悟篇、奠基篇、跨越篇和凝思篇四部分。全书结构新颖,史论结合,分析透彻,语言通畅,可谓一部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的佳作。
目  录
醒悟篇
 第一章 民族复兴理论武器的比较和选择
一、“拜上帝教”的迷失
二、“尊孔复古”的碰壁
三、“三民主义”的局限
四、马克思主义被选择为民族复兴的理论武器
 第二章 民族复兴根本路径的比较和选择
一、大平天国的败亡
二、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戊戌变法的夭折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
五、社会主义被选择为民族复兴的根本路径
 第三章 民族复兴领导力量的比较和选择
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民族复兴理论武器的比较和选择
中国传统社会进入近代以后,发觉自己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进而奋起直追。西方的坚船利炮冲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国外的思想和学说纷至沓来,有识之士亦提出了各种理论和方案,试图引导中国迈上救亡图存的道路。然而,这些理论在历史上虽然都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始终没有帮助中国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找到解救中国的真正出路。十月革命胜利以后,马克思主义被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为实现国家独立、民主、富强的理论武器,中华民族才真正走上了民族复兴的大道。
一、“拜上帝教”的迷失
“拜上帝教”是洪秀全、冯云山创立的宗教形式的农民斗争组织。鸦片战争的炮声震动了古老的东方封建帝国,不平等条约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主权不再完全独立,传统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传教士的精神侵略也扩大起来。处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生存维艰,洪秀全等把西方的基督教改造成中国化的拜上帝教,并以之为手段组织和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一)拜上帝教的创立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黄埔条约》传教权的获得,基督教教士们便以征服者的姿态在中国公开活动,不仅传教而且培养华人牧师。如梁发即是接受马礼逊的洗礼成为第一个华人牧师的。他依据《圣经》编了为殖民地政策服务的《劝世良言》一书,洪秀全正是受到这本书的启发而创立了拜上帝教。
出生于1814年广东花县的洪秀全,第一次遇到《劝世良言》是在第二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考后闲游期间,但当时并未引起他的注意。然而屡考屡败的经历使其日渐体会到政府的腐败、人民的疾苦,其读书科考、光耀门庭的思想逐步转化。洪秀全屡试不第并非文才有亏,而是腐败的考政造成的。当时考试须有人作保,洪秀全祖孙三代皆农民,寻找一个体面、具有功名的人作保十分困难,而且考官徇私舞弊案件层出不穷,出现了“形同残废,步履甚艰”的满洲贵族子弟,经考官“瞻循情面”考中武进士的怪事。这样黑暗的考试,正是吏治腐败、封建统治日趋衰落的征兆和反映。
洪秀全在第三次落第之后的言行异常,表现了他对现实的反感。他常梦语“皂袍老人斥责孔子”,曾见人便喊“我是太平天子,天下钱粮归我食,天下百姓归我管”以及“斩妖”等。这说明了洪秀全对孔子的信仰初步发生了动摇。到了第四次最后一试,仍是高兴而去,败兴而归时,他十分愤懑,大声叫喊:“等我自己来开科取天下士吧!”叛逆之心涌上心头。此时,他偶然听说《劝世良言》是非常之书,才仔细阅读了7年前就已得到的这本书。
书摘插画
插图

 民族复兴之路的回望与思考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