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3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20108466
作者:旷新年 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编辑推荐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是一套具有现代学术眼光的文学史著作,通过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段的透视,来把握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既不是传统的历史著作,也不是编年史一类的文学史讲稿,更不是随意发挥的文学史漫谈。它通过“散点”把握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深刻体现出了文学在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以“年份 时代特征”的方式做分册书名,言简意赅,定位敏锐而精准。以年份为,写一个而又能“伸缩自如”,强调重点年代,勾连的来源及对后来的影响。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提倡大文学的概念,主要以文学作为叙述对象,同时又广泛涉猎歌曲、广告、演出等广义上的艺术形式。

 
内容简介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是一套具有现代学术眼光的文学史著作,通过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时段的透视,来把握一个时代的整体精神。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既不是传统的历史著作,也不是编年史一类的文学史讲稿,更不是随意发挥的文学史漫谈。它通过“散点”把握一个时期的文学精神,深刻体现出了“文学”在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以“年份 时代特征”的方式做分册书名,言简意赅,定位敏锐而精准。以年份为“点”,写一个“点”而又能“伸缩自如”,强调重点年代,勾连“点”的来源及对后来的影响。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提倡“大文学”的概念,主要以文学作为叙述对象,同时又广泛涉猎歌曲、广告、演出等广义上的艺术形式。

作者简介
旷新年,湖南湘乡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武汉大学,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出版有《现代文学与现代性》《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二部下卷、《写在当代文学边上》《把文学还给文学史》《文学史视阈的转换》《新文学的镜像》《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概念》等。
前  言
怀念那个学术年代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新版序言
孟繁华
《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在谢冕先生的领导下,历经七年时间,于1998年5月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书系出版后,在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两年间海内外有近百篇评论文章发表。关于书系的要义、构想及写作过程,谢冕先生在总序一《 辉煌而悲壮的历程》和我在总序二《百年中国文学总系的缘起与实现》中,已做了详尽说明,这里不再赘述。我想说的是,当近二十年过去之后,我对那个学术年代充满了流连和怀念。
1989年秋季,谢冕先生在北大创办的“批评家周末”,一直坚持到1998年。十年间,谢先生带领我们讨论与当代文学有关的各种问题。除了谢先生带的博士研究生和国内外访问学者外,许多在京的青年学者和批评家都参加了这一学术沙龙性质的活动。1999年,我在《批评家周末十年》一文中记述了当时的情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4.“死去了的阿Q时代”
  革命是现代性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后发展国家发展现代化的重要方式。1902年在中国现代化最初的自觉追求中,梁启超便说:“若不甘者,则诚不可不急起直追,务使一化今日之地位,而求可以与他人之适于天演者并立,夫我既受数千年之积痼,一切事物,无大无小,无上无下,而无不与时势相反,于此而欲易其不适者以底于适,非从根柢处掀而翻之,廓清而辞辟之,乌乎可哉,乌乎可哉!此所以Revolution之事业为今日救中国独一无二之法门。”充满着矛盾和危机的20世纪成为了一个革命的时代。文学,尤其是从启蒙运动以来的现代文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革命和反抗的,1928年,在中国形成了革命文学的鲜明主题。当1928年“革命的浪漫谛克”的文学在上海爆发流行的时候,巴金也在法国完成了《革命三部曲》的第一部《灭亡》。1928年至1930年,在反革命的白色恐怖和革命低潮之中反而出现了革命文学的高潮。胡也频等许多左翼作家就是在这时完成了他们的思想转向的。“30年代文学”不是有闲阶级和学士文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而是成了最迫切、最英勇的生命斗争。“艺术如果以人类之悲喜哀乐为内容,我们的艺术不能不以无产阶级在这黑暗的阶级社会之‘中世纪’里面所感觉的感情为内容。”“我们的艺术不能不呈献给‘胜利不然就死’的血腥的斗争。”30年代作家有时就是职业的革命家,比如柔石、胡也频、殷夫,他们的生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艺术,他们的死是为了人类的解放。“30年代文学”是浴血的文学。1931年,当五位左翼作家被国民党集体屠杀后,鲁迅在《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中写道:“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今天和明天之交发生,在诬蔑和压迫之中滋长,终于在最黑暗里,用我们的同志的鲜血写了第一篇文章。”“30年代文学”的天空是广大和崇高的。具有无政府主义倾向,后来被称为“中国的良心”的作家巴金说:“固然人说生活是短暂的,艺术是长久的,但我却始终相信着还有一个比艺术更长久的东西。那个东西迷住了我。为了它我甘愿舍弃艺术,舍弃文学生活,而没有一点留恋。”对于艺术的蔑视和亵渎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的倾向。
  然而恰恰是这个无视艺术的时代达到了艺术创造的高峰,“30年代文学”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不可逾越的最高成就。在30年代产生了茅盾、巴金、老舍、李劼人等长篇小说的大家。1933年,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离婚》的出版标志了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上的成熟。与此同时,曹禺完成了话剧《雷雨》,使中国现代话剧走向艺术的高峰。从1928年开始,戴望舒开始了对20年代新月诗风的反叛,树立了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典范,从而使象征主义和自由诗在新的艺术高度上重新展开。“30年代文学”培养和产生了张天翼、吴组缃、沙汀、艾芜、叶紫、萧军、萧红等文学新人,培养和产生了新的文学思维方式。

 “重写文学史”经典·百年中国文学总系:1928:革命文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