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国、净土与人间:耶佛对话与社会关怀--人间佛教研究丛书3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天国、净土与人间:耶佛对话与社会关怀--人间佛教研究丛书3

  • 版 次:1
  • 页 数:463
  • 字 数:435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1063196
  • 丛书名:人间佛教研究丛书:3
作者:赖品超,学愚 主编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08年09月 
内容简介
天国与净土分别是基督宗教和佛教的重要概念,是两教用来表达各自对死后生命、永恒和人类命运的盼望。一般来说,天国与净土都是代表一种对他世彼岸的向往,然而,在近现代社会中,天国与净土皆被各自宗教赋予了现世性的诠释,尝试阐明二者对人间此岸的意义。
 本书除了探讨天国与净土在各自宗教传统中的发展外,更关注这一现世性诠释的转向,及在此基础上两教展开的深入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有助于基督宗教与佛教之间的相互理解,更有助于两教将相关信念实践于当代社会。
作者简介
赖品超,伦敦大学英皇学院哲学博士。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兼主任、文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基督宗教、宗教对话和宗教哲学。著有《开放与委身田立克的神学与宗教对话》、《边缘上的神学反思——徘徊在大学、教会与社会之间》、《儒耶对话与生态关怀》(林宏星
目  录
序言
导言
一 天国与净土概念的发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的净土观
 末世论信仰中将来临的国,东方与西方:茅子元与四净土
 真宗佛教与轴心文明
 带业往生与净土等级
 京都学派与佛教:以西田几多郎对佛教的理解为中心 
 天国、净土与人间:耶佛对话与社会关怀
 出世与济世——李炳南居士净学及其在终末论视野下的意义
 基督宗教之中“进入”与“承受”天国的思想
 天国在中国:揭开太平天国的千禧远象
 对和谐社会的盼望——民国时期基督教神学家对天国的诠释
二 概念的比较与宗教间对话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 天国与净土概念的发展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的净土观
  二、药王与药上菩萨的本行因缘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应是大乘佛教时期传诵流布的经典,离佛陀的时代渐远,经典的现实性渐淡,而理想的成分渐浓①,以佛陀的讲经方式来描述各种深广大行的佛与菩萨,肯定各种发心成佛的修行,重视菩萨发愿成佛的菩提道。大乘时期的经典,大多是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成就佛果”为目的②,在深广的菩萨大行中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来引导民众与利益民众,共同证成佛道。经典所描述的诸天菩萨,已非现实存在的历史人物,而是具有着象征意涵的神话人物,都是经由累世修行功德圆满的菩萨与佛,能帮助众生以信愿与念力,来见闻佛法与求生净土。
  佛与菩萨象征的是神圣的修持境界,描述这种境界的符号语言,可以称之为“神话”;所谓“神话人物”是指佛与菩萨带有着境界展示的象征作用,这种人物在现实世界中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其展示的境界是寓意着超越界的临现,同时蕴藏着庄严而深奥的讯息③。药王与药上菩萨是以佛说的方式建构而成的神话人物,可以让人们在经典的神话描述中,意会相应于佛法的超越境界,带动出崇高深奥的思虑与灵感,在语言的交接与感通中,领悟到自我的生命意义与自然的永恒奥秘,进而在菩萨的誓愿下来了脱生死。大乘时期的经典虽然使用大量的神话语言来建构出神话人物,却有助于佛法精神境界的再现,悟得佛陀想要传达的真理。
 ……

 天国、净土与人间:耶佛对话与社会关怀--人间佛教研究丛书3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