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18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0743317
作者:梅子涵 等著出版社:新蕾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编辑推荐
我们把我们的这一本书也看成是鲁冰花。
献给中国的童年。献给他们的父母。
献给一切惦记着童年的人。
献给那些真正地关心这个国家和这个世界的人。
也献给我们自己。
——梅子涵
从根本上讲,对阅读的选择,关涉到人类社会发展走向的预设和选择。
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智慧、更加理性、更加前瞻、更加建设地推广儿童阅读。我想,这个“中国儿童阅读六人谈”只是儿童阅读研究的一次上路,而路,会相当漫长,更会相当泥泞、艰难……
——朱自强 
内容简介
新蕾社特邀中国儿童阅读方面的六位专家、学者、阅读推广人,就童年阅读、儿童文学、好书坏书、读文读图、亲子阅读、班级读书等十个话题进行了深入、深刻的讨论。六位作者各抒己见,话语睿智幽默,灵光闪现。讨论既有学理上的见地,又不乏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本书根据讨论、对话整理而成,充分保留了现场感。附录部分是各位专家的独家推荐书目和精当点评。本书对于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儿童教育工作者,对于孩子家长来说,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梅子涵和朱自强两先生为本书作序。
作者简介
梅子涵,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儿童阅读推广人。主要作品有《阅读儿童文学》《女儿的故事》《戴小桥和他的哥儿们》系列《中国儿童文学5人说》《李拉尔故事》系列等。
目  录
1 童年阅读
2 丰富的书
3 儿童文学
4 好书坏书
5 读文读图
6 讲述故事
7 亲子阅读
8 班级读书
9 语文阅读
10 推广之路
附录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 童年阅读
梅子涵:阅读的渴望应该属于人性自身安排好的,而不是谁给人类的。这种渴望和能力当一个人在母体里的时候,也许就已经存在了。不然的话,一个母亲在孩子还是胚胎的时候,她(母亲)听到的声音,孩子怎么也听见了呢?
一个母亲朗读的那些诗、那些文,怎么会变成一个生命诞生以后的一种气质、一种目光?
朱自强:我觉得梅老师提出的这个话题,其实在西方学界越来越成为一种主流的东西。比如说对语言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的平克就认为,语言是一种本能。其实就像语言是本能一样,阅读也是一种本能,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就是关于童年阅读。我觉得在讨论儿童的阅读前,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那就是阅读。
阅读是什么?其实人类的文化是一种象征的文化,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有些阅读是非常有广义性的:比如,农夫会阅读土地、阅读天气,然后播种;而渔夫阅读海洋,然后去撒网;小孩子也阅读,他不会读文字的时候,阅读父母的脸色,决定这个玩具我什么时候要,这件事我什么时候做,而父母不会发怒,这也是阅读。再到所谓文化的阅读,比如诗人阅读,他看天空的时候,他会决定这朵云是在流浪还是在回家。
在这些阅读里,其实有些不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有些动物也会“阅读”。比如说棕熊。大麻哈鱼到一定季节要洄游到它出生的河里产卵,这个时候棕熊也会阅读河水的水温,然后决定在什么时间来等待,什么时候大麻哈鱼会洄游,我就会有吃的了。
这些其实都是所谓动物的本能,跟我们人类相同。但有一样阅读,是动物不会的。动物没有语言,也没有语言的这种阅读。当然,我们今天讨论的主要是语言印刷成文字的书籍的阅读,当然后边可能还会讨论到“讲述故事”、“读文读图”这样的话题。
所以我觉得,我们谈阅读的时候,其实就阅读本身来讲,有两个面向可以选取:一个面向就是对阅读比较体系化的研究,或者是理论的研究。比如,像语言心理学家古德曼有两本在台湾印刷的、也是国内学者很了解的书,一本是《全语言的全在哪里》,另外一本是《谈阅读》。他研究的是语言的运作机制和语言的理解过程,是一个普遍性的寻找规律的研究,我们说这是学理性的研究。比如,他认为不管是哪种语种,阅读的过程都是一个,只有一种方式。
我觉得我们在探讨儿童阅读问题的时候,这种理论性的或者是体系化的建构,可能会渗透到一些话题的讨论中。还有一个面向,就是凭着我们自身的感性经验,一种直接的对阅读的接近。这种接近,像德国作家莱辛,他就说过“书本可以解释人生”,他这种认识完全就是自己直觉性的东西。另外写《阅读史》一书的加拿大著名作家曼古埃尔,他说“阅读几乎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这也就是刚刚梅老师谈到的,“我要活在书堆之中”。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儿童阅读6人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