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景 2011年11月 总第80期 特朗斯特罗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文景 2011年11月 总第80期 特朗斯特罗姆

  • 版 次:1
  • 页 数:120
  • 字 数:10000
  • 印刷时间:2011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71672879119
作者:施宏俊 主编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11年11月 
编辑推荐

201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自1996年辛波斯卡获奖以来,再一次授予诗人。外国优秀诗歌的引介一直是中国现代诗的重要动力,而特朗斯特罗姆的获奖也必将为更多人提供一道迷人的诗歌风景。

 
内容简介

专题“特朗斯特罗姆,幸运或受难的乐器”,收录特朗斯特罗姆诗选等内容。专论,陈昕《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出版”》,著译者说收录汪丁丁《懒散的偶然产物》、傅杰《王国维遗书》重刊弁言等。

目  录
专论
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出版” / 陈昕
论出版业的变化 / (美)安德列?希夫林
朗斯特罗姆:“以凝炼、透彻的意象……” / 树才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受雇于伟大的记忆 / 丁歌
太多的空气: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 (美)汤姆?斯莱
朗斯特罗姆诗选 / 李笠 译
如果诺奖顺着意思颁 / 高尚

著译者说
懒散的偶然产物 / 汪丁丁
《王国维遗书》重刊弁言(下) / 傅杰
克里斯蒂娃: 语言世界中的贱斥、忧郁与颠覆 / 杨小滨
美德、理性与自由 / 李文倩
前  言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自1996年辛博尔斯卡获奖以来,再一次授给诗人。
这件事又够中国的不少诗人们兴奋上一阵子了。其实特朗斯特罗姆获奖并不意外,因为其国际声誉好多年前就已经非常高了。近年来他一直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此外,还有法国的博纳富瓦、叙利亚籍黎巴嫩诗人阿多尼斯,而其中呼声最高者是特朗斯特罗姆和博纳富瓦。这两个人无论谁获奖都值得庆贺,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写极纯粹的诗歌的诗人。
特朗斯特罗姆最重要的中文译者李笠说他是“属于诗人的诗人”,这话绝不是溢美之词。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里除了诗什么也不夹带,什么民族苦难、地域色彩、文化认同,以及道德和价值取向这样的添加剂,很少出现。而这样的诗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范围的流传是有着很多的劣势的,因为它不容易阐释,也不容易被别国的诗人攀附。而对于一个不容易攀附的外国诗人,本国诗人推广其诗歌的积极性就大大降低了。我国有不少人攀附米沃什、布罗茨基、叶芝,但是却几乎没人攀附马拉美。很多人喜欢拿理论的真和道德的善垫底,仿佛只有这样,诗歌的美才能够成立。另一方面,真与善是容易讲出来的,拿出来吓唬人也很方便,而美却不知怎么阐释才好,因为美是拒绝阐释的。特朗斯特罗姆的诗只有读者会心,作拈花之笑,很难供人借题发挥,借他人的道场做自己的法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出版”
陈?昕
出版好似一艘文化巨轮,承载着人类精神去远航,但遗憾的是,她却没有给自己安放几条思想的小舢板,有关出版思想史的作品十分鲜见,人们只好从一些出版人的回忆录中寻找她的精神发育与蜕变的只麟片爪,拼接成出版文化的精神地图。这样的读物过去也不多见,好的是最近几年,中国出版界陆续翻译出版了七八部这方面的图书,如译林出版社出版了海莲?汉芙的《查令十字街84号》、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安德列?希夫林的《出版业》和迈克尔?科达的《因缘际会》,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出版人书系”,其中有贝内特?瑟夫的回忆录《我与兰登书屋》、皮埃尔?阿苏里的《加斯东?伽利玛:半个世纪的法国出版史》、汤姆?麦奇勒的回忆录《出版人》,以及关于阿尔班?米歇尔的传记《一个出版人的传奇》。读完这些前辈出版人留下的文字,首先浮现在我脑际里的念头是出版史犹如一架过山车,穿行在时代的波峰谷底,直觉告诉我,传统出版的巅峰时代早已逝去,我们这一代人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有一年去伦敦,特地去了查令十字街84号,当年爱书人精神家园的旧书店早已变为喧闹的酒吧,令人伤感不已。纽约曼哈顿作为世界出版业的重镇,这10多年也有不少出版机构易址哈德逊河对岸的新泽西州,以节约运营成本,包括大名鼎鼎的培生教育出版公司。当我一次次脚步匆匆地穿越曼哈顿的黄昏,斜阳里我总想问一个同样的问题:“出版业能够常驻曼哈顿吗?”这里也曾经是航运业的重镇,几度的经济颠簸,航运公司的招牌早已被金融机构所取代。不过,可喜的是,最近倒没有接到同行搬迁的通知,想必不为经济的困境所扰。
查令十字街上书店的消逝,曼哈顿的出版黄昏斜阳都映衬出百年出版的昨是今非。最近甘琦女士的一篇忆及与《出版业》一书作者、著名出版人安德列?希夫林交往的文章(刊《读书》2011年6月号),把我带入反思出版业蜕变的沉思之中。从纯真时代(出版人出自己想出的书,不指望赚大钱)到管理时代(单本核算制的推行),再到资本时代(会计比编辑多)的演进,彻底改变了出版业的底色,抽空了传统出版业的智性价值、美学价值和社会批判功能,使出版业沦为娱乐业的附庸,从而伤害了民主。安德列的著作分析了商业利益最大化与文化荒漠化的内在契合,揭示出“进步主义”出版史的危机,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不过,此时,我们更多的需要是勇气,是运筹帷幄。
过去100年里,出版经历了平装书革命与口袋书的热潮,出版明星制的形成与包装商的崛起,畅销书机制的成熟,市场化机制和组织的建立,编辑角色的泛化,出版外包市场和机制的形成与成熟,产品的分级、分类与协同开发模式的成熟,分类市场的凸现与商业模式的细化,连锁书店的兴起与独立书店的困境,出版产业组织与流程的全面改造、升级与集约化整合,职业经理人的介入并主导出版运营,以品牌、资本为纽带的并购、重组,跨国出版集团的出现。近20年来,又遭逢全球化、数字化的冲击,数字出版、网络运营的逼近与替代,电子书的诞生,数字运营格局的形成和成熟,引发新一轮的资本角逐和并购、重组浪潮。

 文景 2011年11月 总第80期 特朗斯特罗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