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冶金工业 >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99953
  • 丛书名:冶金考古;3
作者:陈建立 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史、冶金史、化学史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吸收、消化各外来技术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文化和技术逐渐形成的,体现了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本书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主要内容包括:冶金考古研究方法,铸铜遗址及其出土冶铸遗物,陶范的制作技术,中国冶铁技术起源,生铁技术体系的完善与传播,先秦时期金的制作技术,明清时期炼锌技术,冶金技术的交流、传播与文明发展研究等。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冶金考古研究方法,解析冶铸遗物的技术内涵,揭示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创新因素,填补除铜铁之外其他金属冶炼技术发展史的空白,探索冶金技术与文明发展之间的联系,诠释具有中华文明特质的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体系。
  本书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经济史、冶金史、化学史及其他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冶金考古的研究内容
1.2 中国冶金考古研究概况
1.3 本书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冶金考古研究方法简论
2.1 文献调研
2.2 田野调查、发掘、采样与资料整理
2.2.1 冶金考古田野调查
2.2.2 矿冶遗址的发掘与采样
2.2.3 冶铸遗物的整理
2.3 实验室检测分析
2.3.1 炉渣形态和成分所反映的铜铁冶炼技术
2.3.2 古代钢铁制品冶炼方法和材质种类的判定
2.3.3 铁器的加速器质谱'4C测年研究
前  言
 
媒体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绪 论
1.1 冶金考古的研究内容
石、铜、铁三种材质工具的创造和使用,把人类社会不断推向新的时期,这些材料成为人类社会和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丹麦考古学家C. J. 汤姆逊根据不同材料对人类社会的不同作用,将古代社会发展进程分成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三期说”的提出推动了考古学的深入发展。当前,人类社会正迈向以硅材料为基础的信息时代,但金属材料依然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冶金技术涉及原材料供应处理、化学反应和物质改性等多方面因素,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和利用水平的提高,反映了多方面知识、技艺及生产管理方式的进步,冶金技术成为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冶金技术史的系统研究,可为正确认识人类历史提供新的视角。
金属在世界各地文化中均有重要地位。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关于世界物质组成的学说之一,金、木、水、火、土构成世上的万事万物,其中金即指各种金属。罗马神话中用太阳、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分别代表金、银、铜、锡、汞、铁和铅。众多文化都敬奉司掌金属冶炼的神,如中国的太上老君、希腊神话中的赫淮斯托斯等。不同社会或不同历史时期,金属生产有不同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研究金属的使用情况,是研究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关于古代冶金技术的文字记载较少,考古发掘所揭示的技术信息比较有限,在面对诸如“冶金术是如何起源的?起源于何时、何地?”“某地区的冶金术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还是从外传来的?它们的交流模式、传播路线和范围如何?”“冶金技术在不同文化中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冶金技术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如何”等一系列问题时,仅通过文献和传统考古学很难解决,因而引入多种现代科技对出土冶金遗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冶金考古(archaeometallurgy)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欧美发达国家在基本实现对本国考古发掘的早期铜器、铁器进行科学检测的同时,在环地中海地区、东南亚及南美洲等地开展了大量铜、锡等矿冶遗址的调查和发掘,探讨了各地区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面貌情况。对非洲、西亚、南亚及北欧地区冶铁遗址的调查、发掘和研究,为揭示钢铁技术的起源与传播及其对各地区文明进程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自1928年殷墟的科学发掘至今,中国考古界已调查和发掘了较多矿冶遗址,掌握了大量的金属文物标本,提供了充足的实验研究对象。考古学家和冶金史专家密切合作,开展了大量与金属矿冶技术研究有关的文献梳理、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实验室分析、保护以及展示工作,提取、揭示了金属文物及矿冶遗址的内在价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些工作使冶金考古成为研究古代文明史的重要基础性学科之一。

 中国古代金属冶铸文明新探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