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写和历史意识:对马克思的多重表述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阅读、书写和历史意识:对马克思的多重表述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1133897
作者:张立波 著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从后现代视域出发,梳理了阅读和书写马克思的不同方式,探讨了普遍史、进步和历史终结等义题,追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踪迹,展望了马克思主义语义空间的拓展前景,提出马克思在今天的阐释和发挥,有欶于对马克思多重表述的揭示和显现。进而阐明,对马克思的多重表述的呈现不全然是文字的或思想的游戏,也不全然是争夺话语权和理论制高点的动机所致。泛泛而谈,这是文本和历史的力量所促成的“自然”结果。对马克思的思想的多重表述,当有助于其活力的不断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否透过这些各不相同乃至相去甚远的表述,与今天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保持实践的关联。
作者简介
张立波,男1968年生,山西闻喜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3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们,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2年7月后的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
 一、 朴素式阅读
 二、 征候式阅读
 三、 互文式阅读
第二章 书写马克思的三种方式
 一、 政治性书写
 二、 教程性书写
 三、 修辞性书写
第三章 普遍史、进步和历史的终结
 一、 哲学的极限
 二、 现代性的反思
 三、 并非线性的进步
 四、 终结的可能和不可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
  在现代语境中,所谓阅读,也就是考察作者、作品以及作者、作品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因为,在现代语境中,作者对于自己作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作者是自己作品意义的决定者,而作品又决定了读者的理解视域。既然作品的意义是由作者决定的,要理解一个作品,明智的做法自然就是考察作者的生平和他所处的社会境遇,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动机和提出的见解。虽然也会谈到读者,但所涉及的只是作品对读者的教育作用,而对读者自身功能的研究微乎其微。这样,在既有的作品面前,读者处于一种被动的感知的位置,他的存在,似乎只是为了等待影响和教化。
  206世纪60年代以来,作品开始被置换为文本。依据巴特的观点,“作品是具体的,占用了一部分书籍空间(例如,在图书馆中),而文本是一个方法论的领域……这种对立让我们回想到拉康在‘现实’和‘真实’之间作出的区分:一个是明摆着的,另一个则是被证明的。”随着作品被置换为文本,阅读所关涉的“主体(作者)/客体(作品)”被置换为“实践(写作)/(互文性)领域”。后者貌似二元对立的形式下,没有任何具体的对立。比较而言,作品是一个具体的客体,文本则是一个始终开放的领域中的游戏,并必须在这个领域中得到解释。换言这,作品是已经完成了的东西,而文本则始终处于生成之中。因此,从文本的渊源、作者的声音或文本的语境来寻求文本的意思和解释,是不可取的。
  ……

 阅读、书写和历史意识:对马克思的多重表述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