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4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7127098
作者:杜杨沁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4月 
编辑推荐
    杜杨沁博士的*作《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对政务微博的舆情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政务微博舆情监管的有效模式和舆情信息传播的有效路径,建议政务微博建立多职能、多层级、跨地域的多重矩阵,形成*强的集群和协同效应,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如何在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监管方面发挥政务微博的力量,如何实现政务微博舆情的科学管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政务微博*深入地介入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保障力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将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运用于对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的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                                 
 
内容简介
   自2011年“中国政务微博元年”起,我国的政务 微博逐渐成为政府宣传的前沿阵地,担负着发布官方 **信息、提升政府管理者执政能力的重要责任。基 于政务微博在促进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化解转型期 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杜杨 沁*的《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将政务微博作为研 究对象,通过引入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学社会 网络分析方法对政务微博的舆情管理进行了实证研究 ,并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的 系统性的、可操作的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

杜杨沁,20世纪80年代初出生。西安交通大学法学博士,现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分校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舆论管理、新媒体传播,并在媒介素养、政府新闻发布、媒体沟通、网络舆论引导、网络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投入较多研究精力,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目  录
绪论
  一、政务微博舆隋管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的理论背景
    (二)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的现实背景
    (三)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的理论意义
    (四)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的现实意义
  二、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章  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的理论分析
  一、相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舆论管理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
    (三)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网络舆情管理的研究
    (二)关于微博舆情管理的研究
    (三)关于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的研究
    (四)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的现状分析
第二章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
  一、理论模型的推导和比较
    (一)公平博弈委托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二)政务微博委托代理的量化分析
    (三)实证结果
  二、政府监管模式实施的政策分析
第三章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
  一、政务微博局域网络分析
    (一)复杂网络模块化及指标体系构建
    (二)“上海发布”局域网络实证案例
    (三)政策建议
  二、政务微博整体网络的局部解剖
    (一)指标体系
    (二)实证分析
    (三)政策建议
  三、政务微博整体网络中的个体特性
    (一)指标体系
    (二)实证分析
    (三)政策建议
  四、政务微博整体网络中的结构洞
    (一)结构洞理论及测量指标
    (二)政务微博的结构洞测量
    (三)政策建议
  五、政务微博整体网络中的经纪人
    (一)经纪人度量指标体系
    (二)政务微博网络中的经纪人
    (三)政策建议
第四章  建设和完善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社会各界力量的共建,培养民众的舆情意识
    (一)坚持政务微博的社会共建模式,清除网络舆情监控死角
    (二)提高舆情主体的素质,加强制度建设
  二、优化政务微博网络结构,促进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的科学发展
    (一)促进政务微博从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升级,规范准入门槛
    (二)继续推进政务微博的多元化发展,按需构建不同发展模式
    (三)强化政务微博纵横方向建设,重视基层一线政务微博体系构建
  三、依托各级政务微博网络,将监管覆盖至舆情演化的整个生命周期
    (一)发挥微博信息传播载体的作用,实施对舆情演化全过程的监控
    (二)依托科学评价体系,挖掘和培养各级网络“把关人”和“意见领袖”
    (三)构建深入普通民众的微博网络体系,从内部化解群体极化现象
第五章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前  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察舆情,解民意,正得失,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践行群众路线,“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重要抓手。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党群关系和执政基础的“最大变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争夺网络阵地的实质,是争夺舆论传播的主动权,争夺意识形态的制高点,最终是争夺群众、争夺民心。
应该说,历史上从来没有哪种媒介像互联网一样,把江湖与庙堂连接得如此紧密而又一体,把百姓与官家交融得这么便捷而又深入。目前,全社会都在倡导“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里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要“接地气”,重视民众声音,了解大众需求,发挥网民力量,调动百姓参与。施行政策管理也好,传递思想内容也罢,互联网时代,自上到下的单向管制思路已经捉襟见肘,上下互动、循环促动是大势所趋。当今的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座桥,简单架通官场与社会,它更是一张网,全面网罗干部与民众,紧密拥抱庙堂与江湖。

 政务微博舆情管理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