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困局中,谁的经济学管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国际经济 > 经济困局中,谁的经济学管用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158327
作者:(日)吉川洋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7月 
编辑推荐

    主张“经济不景气时有效需求的重要性”的凯恩斯,与提倡“创新乃资本主义原动力”的熊彼特。面对世界经济危机,两位天才经济学家留下的理论再次受到世人的关注。
    经济是“活”的。所有人,包括政府的决策制定者,都应该结合眼前的经济形势,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而此时,经济理论就会成为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作者吉川洋就创造性地将凯恩斯与熊彼特的经济理论相结合,指出现在正是学习凯恩斯与熊彼特的好时机。
 凯恩斯说,没有萧条,就没有经济发展;熊彼特说,只有创新才是决定经济*重要的因素。“需求饱和”就是凯恩斯与熊彼特的重要交汇点。
    经历过“大萧条”时代的两位天才经济学家,他们的伟大智慧将超越时代,再次大放异彩。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内容简介

  随着2008年末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世界。通货膨胀、经济减速、股市低迷、就业难题,经济困局中,我们应该怎么办,政府应该怎么办?作者吉川洋在本书中创造性提出,要摆脱经济困局,现在正是学习凯恩斯与熊彼特的好时机。
  这两位天才经济学家的构想,为现代经济学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视角。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没有萧条就没有经济发展,政府应当调低长期利率、扩大投资,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消除“萧条”,重现经济活力;熊彼特认为,创新与创造性破坏正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动力,创新会带来成长,而成长总是伴随着循环,循环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失业也是创新的必然结果。作者吉川洋认为,“需求饱和”就是凯恩斯与熊彼特的重要交汇点。
  凯恩斯与熊彼特,20世纪最伟大的两大经济学巨匠,“大萧条”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究竟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启示,能不能融合他们的经济学构想,创造出新的经济理论?面对“鲜活”的经济与严酷的“困局”,作者吉川洋将带领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探究暗藏在经济理论中的奥秘。

作者简介

吉川洋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197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经济学院,1978年于耶鲁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历任纽约州立大学副教授、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副教授等职;从1993年开始担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主攻宏观经济学。
?曾担任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民间译员、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社会保障国民会议议长等职。

目  录
前 言 熊彼特,还是凯恩斯?
“有效需求理论”VS“创新”
不充分就业,凯恩斯经济学的用武之地
创造性破坏,熊彼特经济学的现代演绎
熊彼特经济学的原点
利率之争
动态理论的胎动
洞察现实经济:印度货币
超越“金本位”
战争的洗礼
巴黎和会,给世界经济的沉重一击
一个时代的终结
“新组合”与“创新”
银行家,“新组合”的推动者
前  言
  熊彼特,还是凯恩斯?
  全世界都掀起了一股凯恩斯热潮!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30多年过去了,凯恩斯的经济学似乎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不仅如此,在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之前,美国人甚至一提到凯恩斯,就会想到他是“乱用财政收入”政策的始作俑者。
  可是现在,情况却不同了。2008年9月15日,美国次贷危机急剧恶化,雷曼兄弟宣告破产,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席卷了全世界。3个月后,凯恩斯的理论就复活了。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家马丁·沃尔夫曾说过:“凯恩斯为我们提供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方法。”41年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也曾说过:“我们都成了凯恩斯主义者。”著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认为,这场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恰恰证明了“有效市场理论”的错误,想要战胜这场危机,就需要借用20世纪30年代的经验,以及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处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熊彼特,“萧条”是“创新”的必然结果
  1925年,在阿瑟·斯皮索夫的推荐下,熊彼特就任波恩大学教授。然而,等待着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打击。1926年6月,熊彼特的母亲去世,同年8月,妻子安妮因难产去世,出生没多久的男婴也夭折了。为了忘却这些伤心事,他前往新大陆散心。从1927年到1928年春天,熊彼特一直在哈佛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在研究生院教授经济学史和金融论这两门课程。哈佛大学也将成为熊彼特的归宿。
  1928年,熊彼特回到了波恩,后来也是在波恩得知了股价暴跌的消息。波恩大学的生活非常充实,不过熊彼特还是于1930年再次造访哈佛。当时耶鲁大学的费雪与奥斯陆大学的拉格纳·弗里希(1895-1973)共同创立了“计量经济学会”,由费雪担任首任会长。
  但是,凯恩斯却对弗里希、丁伯根所标榜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法嗤之以鼻。在第15章中我们会具体介绍凯恩斯对丁伯根的强烈批判。虽然熊彼特认为自己的研究方法与弗里希、丁伯根有所不同,但他对数学、统计学的分析方法仍充满了期望。
  1930年,再次造访美国的熊彼特在美国经济学会进行了一场有关“大萧条”的报告。这篇题为《试论当前世界大萧条》的论文发表在美国经济学杂志《美国经济评论》1931年3月号上,现在我们也能查阅到。当时距离华尔街股价暴跌仅1年,这篇论文可谓是熊彼特对大萧条进行的实时分析。
  这篇论文的开头如下:
  要分析一种现象,比如大萧条,首先就要列举它发生的原因。列举出的原因越多,就越能准确地分析这个现象。
  文章的口吻有些炫耀的意味,而且还是用硬邦邦的“德式英语”写成的,实在不怎么好懂。不过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熊彼特希望通过自己的“熊彼特理论”对当前发生的“大萧条”进行分析。这里的熊彼特理论,自然就是《经济发展理论》中展开的理论。
  首先,熊彼特设问,这场大萧条是不是由外部原因导致的。他的回答是否定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经济体系产生了一系列影响,于是经济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也就是萧条,以适应这些变化。
  熊彼特认为这就是大萧条发生的真正原因。请大家回想一下《经济发展理论》中熊彼特展开的基本经济构想。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这些创新活动会让经济变得景气。然而在创新之后,经济必然会迎来一段“调整期”。在调整期中经济会出现停滞,也就是人们眼中的“萧条”。熊彼特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20世纪20年代,众多企业都展开了创新活动,这就必将导致大萧条的到来。

 经济困局中,谁的经济学管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