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现代农业建设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广东现代农业建设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9133945
作者:崔健,黄日东 主编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内容简介
200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均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并提出了现代农业的建设路径和目标,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广东现代农业建设起步早、基础好,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全省各地已经形成了你追我赶、亮点纷呈的大好局面。在200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欧广源同志代表广东省作了发展现代农业的专题大会发言(也是大会发言中唯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发言),已经对广东发展现代农业作了很好的概括。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和关键性的发展阶段,有必要对广东过去多年来的现代农业建设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凝练出若干成功的经验和发展模式,剖析问题、提出对策,这不仅是提高广东现代农业理论研究水平的需要,更是下一步加速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力争202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
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对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8年以来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心的现代农业建设实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对广东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为广东农业如何加速向“设施装备发达、生产技术先进、组织经营高效、服务体系完善”的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珠江三角洲2010年、全省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关乎全局的问题做出初步的解答。
目  录

前言
综合篇
 第一部分 广东现代农业建设理论
  第一章 现代农业的理论内涵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涵义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三、现代农业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 广东现代农业建设相关理论
  一、农业发展阶段理论
  二、农业“新型科学管理制度”理论
  三、现代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四、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理论
  五、现代农业“技术选择”理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综合篇 
  第一章 现代农业的理论内涵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涵义
现代农业是相对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一个综合的、世界范畴的、历史的和发展的概念。它作为一个动态的、渐进的和阶段性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随着人类认识程度的加深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赋予新的内容。
  现代农业作为一个具体的实现过程有其深刻的历史性。首先它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出现而开始的,如果没有工业的发展就不会有农业的现代化。其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科学技术的变革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农业的内容和标准也在不断变化。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叶,在以农业化学和育种为主导的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形成了化肥工业和种子产业,打破了传统农业封闭的物质能量循环,大幅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20世纪20至30年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带动下,使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电器和钢铁为物质技术基础的现代化浪潮,推动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电气化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微电子工程、海洋工程等为代表的第三次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正在改变以“石油农业”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生产力大发展时期,从而加速了包括现代农业在内的整个世界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现代农业是传统农业通过不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以实现农业总要素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业持续发展的过程。其核心内容主要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武装农业,用现代工业产品来装备农业和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体系来管理农业。具体来讲,就是用现代物质技术装备农业,用现代手段管理农业,实现“五高六化”(“五高”即劳动生产率高、土地生产率高、投入产出率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农业收入水平高;“六化”即农田标准化、操作机械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生态良性化、城乡一体化),把农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二、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
书摘插画
插图

 广东现代农业建设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